新邵县教育工会工作成员对大新偏远教学点教师进行慰问。
红网时刻1月5日讯(通讯员 刘纪新)1月4日,阳光暖暖地照在新邵县最北端山区学校龙口溪校园,风却还是有些大。山高林静,层峦叠嶂,溪河如织。“前些时候雾气重,隔着教室玻璃都看不清里面的人。”该校一位肖老师说。
这样一所边远山区九年制寄宿制学校,成了7个村民的精神依托。外出打工的,没钱送孩子到城里读书的,把“家庭的未来”送到了这里。400多名山区孩子,大部分住在附近,来自铜鼓岭村的10来个孩子必须走1个小时的山路来求读。和他们彼此温暖着的,有34位教师。年轻女教师孙姣姣,就是其中一位。
她家在巨口铺镇,来大新教书有三年了。因为喜欢教师这个行业,2016年湖南外贸毕业之后,他没去大城市就业,而是回到家乡的五星学校代课,2017年考取的教师资格证。2018年通过县招聘教师考试,根据报考志愿来到大新终于当上了一名正式的教师。身着朴素,脸挂泪痕,手指上还贴着“创可贴”,是此刻的孙姣姣。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她向前来检查工会工作的县教育工会主席陈受田一行,说出了心里沉沉的负荷。
因为父亲肺癌,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今年她的母亲检查出患尿毒症。哥哥虽已成家,但收入微薄,孙姣姣是母亲的依靠和家里的经济支柱。没想到母亲病情突然加重入院,治疗费用像山一样压在她的身上,凭着教师微薄的收入与丈夫的收入,目前还欠债10多万元,而这费用仍然在增长。
好不容易盼到的暑假,她在长沙与家两头跑。母亲一度因治疗无望而抬回了老家。眼看母亲重燃求生欲望,她在亲友们一片反对声中,再次将母亲送往医院。如今,母亲病情稳定,每周要做3次透析。“当时觉得天都塌了,现在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做一次透析要4小时以上。每次透析时,母亲就等着她。幸好学校领导的关心,在不耽误课程的前提下,给她批假。为了方便治疗,她与丈夫商量,从牙缝里挤出钱,为母亲在新邵租了间小房。回到学校,母亲一天要打二十多个电话过来。“我知道,我现在是她的依靠。生病了,如果孩子再不对她好,那就太苦了。”心疼母亲,她又一次眼泪双流。
“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安心把工作做好呢?”陈受田动容相问。孙姣姣一抹泪,“你看我家里的事是挺糟心的吧,但是回到学校,一看到孩子们,就把这些烦恼给忘掉了。”虽然家里的事令她牵挂,但只要回到学校,有她钟爱的事业,有孩子们对她展露的纯真和亲热。用心的工作反而成了她的忘忧草。
当笔者问她,山区教师收入低,看到家人治病缺钱,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或是有转行的念头?她当即摇头,“不会。这是我喜欢的,我会坚持下去。至于给母亲治病,未来总会好起来的。”
在家庭和学校之间,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以超于常人的付出和坚忍,尽着自己的孝道和责任。陈受田和一同前来的王丰连,代表县教育工会表示关心慰问,并当场要她写申请,送上了1600元困难补助金。
据悉,新邵教育工会以“做有温度的工会,办教工喜爱的活动”为工作目标,提升教师幸福感,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路、丰富载体,围绕“情系山乡·关爱园丁”主题,针对偏远农村工作的教学点教师、县外籍贯在新邵工作的教师、优秀农村教师进行走访慰问表彰;对大病和生活困难的教师开展“爱烛行动”;开展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为山区教育稳定队伍、留住人才。今年,教育工会及时发放扶贫卡,助力脱贫攻坚,组织800余名职工参加的体育趣味活动,组织教育代表队参加“全民健身日太极拳比赛”,开展摆擂台,中年教师教晒教育信息化技能等活动,竭诚为广大教职工服务。坚持办好服务教职工的各项实事,让基层教职工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真正感受到工会组织“大家庭”的温暖。“情系山乡·关爱园丁”主题送温暖活动持续了15年。每年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进行走访慰问,将党和组织的温暖送给坚守山区教育的可敬人。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刘纪新
编辑:罗倩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