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道干净整洁、两旁的树叶被阳光晒得发亮。
红网时刻新闻8月2日讯(通讯员 刘陪陪 刘李韬)7月31日,走进北塔区田江街道田江村,映入眼帘的是扑面而来的夏日绿意,村道干净整洁、两旁的树叶被阳光晒得发亮。
“生活在田江村几十年了,看着村里建设搞得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优美,我感到很开心!”今年71岁的田江村村民李发明,一提起村里的发展变化,言语里满是自豪。
近年来,北塔区田江街道田江村凭借“三长”(片长、组长、邻长)的积极作为,在基层治理、乡村环境改善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调解工作上,由三大姓氏形成的“老禹”“老邓”“老何”品牌调解室如今升级成了2.0版——在品牌调解室下设“三长议事小屋”,组长、邻长既当信息员又做调解员。同时,联动街道“一站式矛调中心”,形成“街道协同-村委牵头-‘三长’参与”的立体调解模式,推行“调解员驻院落蹲点”制度,将调解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成功化解12起积年矛盾。
在乡村污染治理方面,“三长”同样成果斐然。针对鸡鸭散养这根“硬骨头”,他们开了16场“小屋议事”会议,协调解决10余起纠纷,并创新推行“三长制+鸡鸭圈养”绿色循环模式:邻长挨家讲政策,组长牵头调矛盾,片长统筹物资“钱袋子”,制定《鸡鸭圈养管理“五要”规定》。“现在我们村里95%的农户喂养鸡鸭都是圈养,还配套建设了16个微型化粪池,发酵的有机肥预计可为村民减少肥料支出1万余元。”田江村第11小组组长李宇波介绍道。
村庄蜕变为“路畅景美、设施齐全”的宜居家园。
在改善乡村风貌上,田江村首创“村民出一半,村委帮一半”的“五五制”工作模式,村民之间互谅互让、主动筹资酬劳,从“旁观者”变成“建设者”,昔日“脏乱差”的村庄蜕变为“路畅景美、设施齐全”的宜居家园。
如今,在田江村委和“三长”的共同谋划下,田江村“红色教育+生态农业+ 休闲体验”三位一体农文旅形态初步形成。2024年以来累计吸引游客2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3万元。这方土地正靠着“三长”体系引领、村民齐心,慢慢把日子过成了一幅有烟火气、有发展劲的田江画卷。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刘陪陪 刘李韬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