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八旬老党员将“大美新邵”搬上长卷,为宣传家乡之美贡献力量

八旬老党员将“大美新邵”搬上长卷,为宣传家乡之美贡献力量30.jpg

袁昊正在绘制《幽幽水悠悠》作品。

八旬老党员将“大美新邵”搬上长卷,为宣传家乡之美贡献力量48 (1).jpg

长卷《家园》局部——《白水洞风光》。

八旬老党员将“大美新邵”搬上长卷,为宣传家乡之美贡献力量48 (2).jpg

长卷《家园》局部——《莜溪水电站》。

红网时刻7月14日讯(通讯员 屈凌芙蓉 唐文峰)一笔一划、千皴万擦,一草一木、千点万染,远处是莽莽苍山,延绵无界,近处有兖兖尘世,车马喧嚣。徐徐展开眼前的这幅长达10米的钢笔画长卷,人们的目光就会立即被清秀、俊美的“大美新邵”所吸引。这幅名为《家园》的长卷巨作,由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书画爱好者袁昊创作而成。

长卷《家园》,主要展示了“大美湖南之心”新邵的自然与人文之美,选取了500里龙山及千年药王殿、大名寺、白云岩佛教圣地、资江小三峡及赛双清、白水洞风光、大新铁索桥等11处地标性景点,通过恰如其分的艺术处理,将新邵的“青山绿水”跃然于纸上。

“新邵素有‘大美湖南之心’的美称,也确实有很多值得大家去观赏的美景,但还有很多人,尤其是外地人不知道。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能用笔将其展示出来呢?”袁昊介绍,整幅长卷在2014年正式创作之前,前期开展了多次实地取景、拍摄、收集资料以确定最终作品的选景;每一个局部景点的绘制时间都长达1个月左右,整幅长卷绘制总耗时近一年。

在袁昊看来,整幅长卷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选择景点并展示出该景点的精髓之处,以及如何有效实现两个景点间自然的衔接,去除人工斧凿与拼接痕迹。比如长从陈家坊小镇风情如何顺畅地过渡到桥石滩渡槽。经过多次尝试,最终他选择以树作为衔接两个景点的工具,因为树可以有千般形状和意蕴,用它衔接自然且有效。

袁昊,新邵八中一名退休教师,自幼喜爱画画,初中时便跟随当时的美术老师习练了2年的木刻画,有一定的绘画基础。1999年,退休后的袁昊开始重拾画笔,着力钢笔画方向。从一开始的生涩,到如今的落笔生辉,22年间,他先后创作了长卷《百鸟图》《百兽图》《家园》及《红色足迹》,其中《百兽图》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奖·最佳创作奖”,而长卷《家园》获2020年湖南省老科协书画摄影赛一等奖,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屈凌芙蓉 唐文峰

编辑:李娟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2021/07/14/966602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