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武阳镇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试验田。
红网时刻5月26日讯(记者 戴瑾昕 通讯员 向云峰)“我种了一辈子水稻,以前过苦日子的时候,总填不饱肚子,是袁老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让大家都能吃饱饭,他是我们的恩人,我们打心里怀念他,舍不得他走!”得知袁隆平去世的消息后,家住邵阳市绥宁县武阳镇的85岁苏丙梅执意要去送袁老最后一程。5月22日下午,苏奶奶在女儿女婿的陪同下,从绥宁乘坐大巴车,历时6个小时赶到长沙。
苏奶奶早早来到追悼会现场等待。
5月24日清晨5点,苏奶奶就起床,早早地来到湖南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等待。上午9点多,自发前来送别袁隆平的群众络绎不绝,苏奶奶带着沉重的心情,随着队伍缓缓前行。苏奶奶说,我代表全家送袁老最后一程,我们要把袁老永远铭记在心中。
1984年,袁隆平受绥宁县人民政府邀请来到武阳农科所,对该县武阳镇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试验田及制种给予技术指导。从此,绥宁县的杂交水稻制种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制种面积、单产、总产、总产值长期保持全国前列,该县因此被袁隆平命名为“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
2013年,绥宁县被评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2017年,全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面积达到9万余亩,杂交稻生产总产量达到2万余吨,生产总值超4亿元。
武阳镇是绥宁县的杂交水稻制种集中区,袁隆平曾在该镇指导当地群众进行杂交水稻制种,因此,武阳镇也被誉为“杂交水稻制种第一镇”,电影《袁隆平》曾在该镇取景。唐家坊镇拥有1.2万亩杂交水稻制种田,是绥宁最大的制种基地之一,这里播下的“脱贫种子”在“公司+基地+大户”绥宁模式下,逐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绥宁人民自发组织来到武阳镇献上禾苗、花朵等表达追思。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在绥宁传开后,5月22日,绥宁人民自发组织来到武阳镇由袁隆平亲笔题字的“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石雕前,献上禾苗、花朵等表达追思。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戴 瑾昕 向云峰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