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驻邵阳市新宁县枧杆山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宋刘斌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红网时刻3月8日讯(记者 戴瑾昕 通讯员 杨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倍感荣幸和自豪,倍受振奋和鼓舞!”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长沙理工大学驻邵阳市新宁县枧杆山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宋刘斌接受红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高校扶贫干部,近四年的扶贫生涯不仅改变了很多贫困群众的生活,也更加坚定了他的共产主义信仰。
乡村振兴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宋刘斌表示将继续奋战在一线,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化荣誉为奋发前行的动力,继续在践行“三高四新”湖南战略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续写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新篇章而不懈奋斗。刚从北京领回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证书和奖章,宋刘斌又忙碌起来。3月1日,他带领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支两委成员,前往娄底市双峰县对接有机水稻销售订单。
宋刘斌是长沙理工大学驻新宁县水庙镇枧杆山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海归博士。3年多的时间里,他舍小家顾大家,带领扶贫队员紧密联系当地村民,通过“党建+文化”扶志,“党建+产业”扶智,开创了“党建+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作为一名工学博士,他把实验室搬进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了扶贫的大地上,用科技助力产业发展,用文化增添乡村活力,将昔日的贫困村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乡村、美丽乡村。
宋刘斌(左二)通过视频直播为村里的脐橙“带货”。
扶贫和科研工作一样,都要科学严谨
在扶贫队的办公室柜子里有十几本厚厚的笔记,都是宋刘斌的工作日记,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三年多来他做的工作。
“杨承云老人家的孩子都外出打工,晚稻谁来收?”“易地搬迁后,村民有什么不适应?”……笔记本每天的日程记得很清楚,贫困户的情况更是写得很详细。除了笔记本,宋刘斌手机上也有一个记事本,外出不方便,村民提到什么,自己想到什么,都会随手记录一下,这一记就有了好几万字。刚开始,宋刘斌的认真被村民当作“书呆子气”。时间久了,村民觉得跟宋刘斌讲个事,他小本子记了,就肯定会解决,也就吃了“定心丸”。
在驻村帮扶前,宋刘斌在学校科研部工作,他说,扶贫工作跟科研工作一样都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村民们讲的每句话都是一个实际问题,都要一一解决,解决不了也要一一回复,这是村民对扶贫工作的信任;扶贫经费有限,扶贫项目不能仓促上马,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中的重点和难点,宋刘斌坚持在每个项目实施前,做好前期调研、论证,“走出去”选派村民外出培训、参观、学习,“请进来”邀请专家到村指导,精选产业扶贫项目。枧杆山村的传统经济作物是脐橙和水稻,产量不高效益不好。为此,宋刘斌邀请学校化学学院专家研发酵素有机肥,建成了150亩生态脐橙园基地,助力“崀山脐橙”提质增效;引进“鸭稻共生,酵素种养”技术,生产出了高标准有机糙米和竹泉米,建成了绿色水稻基地。挖掘特色资源,选取特色产业,打造了7个产业基地。
宋刘斌(左一)与村民谈心。
把自己当成村民,就能帮他们解决好问题
最近几个月,宋刘斌的心情很复杂,枧杆山村脱贫已经有了一年时间,他即将结束驻村生活,他既盼望又不舍。村“两委”的干部说,最近宋队明显话多了,没事总爱碎碎念,“村集体怎么干,有几贫困户以后可能还会面临什么问题……”
宋刘斌说:“枧杆山村已经成为了我人生的一部分,总觉得还可以为村里再做点事,脱贫攻坚不容易,希望村里把好制度好政策好氛围保持下去。”
跟他一样不舍的,还有村里的村民。“宋队长是有着菩萨心肠的人。每天找他的人多哦,我们农村人没文化,动不动就还喜欢嗓门大。原来,我们村委的人干事没有热情,就是因为经常做了好事,还挨骂。宋队长总是不厌其烦,还跟我们讲对于老百姓生病缺钱都是大事,他们急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就不能急。”龙艳洲说。
“扶贫队干什么都记着我们,我们也忘不了他们。”村民唐祥明是村里易地搬迁户,开始很不愿意搬下来。“我们没有少给扶贫队添麻烦,易地搬迁是好事,但是在山上辛辛苦苦盖的房子不要了,舍不得,心里难过!我们农民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搬到安置点以后,我们就没有经济来源了,我们也有顾虑。”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宋刘斌带着扶贫队员反复的给村民做工作,记录贫困户的建议和问题反馈;宋刘斌还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在山上开展高标准有机水稻种植,生产高标准有机糙米,开设扶贫车间,让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通过务工、土地流转等方式来增加搬迁村民的收入。
除了脱贫,宋刘斌还量身定制发展个体产业,让村民能致富。唐继件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易地搬迁的贫困户,家里有2位老人和3个小孩,在长沙理工大学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贷款购买了一辆货车,通过运输砂石和楠竹每年收入5万元;开办了一个养牛场,养了20多头牛,每年的收入至少超过5万元;另外家里还有土地流转收入、楠竹售卖收入等,是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他说:“我不仅脱了贫还致富,还是要感谢党的政策好啊。”
扶贫三年,宋刘斌收到的最温暖的礼物是村民亲手做的棉鞋,他说:“扶贫做的是群众工作,靠的是真心换真心,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认可,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
村支书杨忠祥说:“现在村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驻村扶贫队要回长沙,这种心情很难受,我们已经把他们当作‘枧杆山村民’了。”
枧杆山村大棚基地种植出了第一批本土哈密瓜。
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3月2日,宋刘斌召集村支两委、党员及致富带头人、村民代表等,召开学习贯彻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精神座谈会。为充分发挥村干部的责任心,宋刘斌提出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实行分片包干制度,每个村干部负责2个村民小组,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扶贫要先扶志,扶志最有效的就是党建引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2018年刚到村里时,村党支部组织涣散,没有凝聚力。工作队一方面从思想上下工夫,把学校的党建经验引到枧杆山村,邀请学校党建专家到村里讲党课;完善村党支部“五化”建设,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另一方面,带领村干部到成绩突出的扶贫点考察学习,帮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等。
为带动贫困户脱贫,宋刘斌从村里选出5位党员致富带头人,杨艳群就是其中一位。2019年7月,宋刘斌遇到在镇上超市做营业员的杨艳群,得知她是党员、大专学历,在村里口碑好,便说服她到扶贫车间工作。宋刘斌将她及另外两人送到湘潭培训学习,杨艳群学得最好,回来后将技术教给其他贫困村民,成为扶贫车间的骨干。扶贫车间的队伍不断壮大,既有脱贫户,也有留守妇女等。
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中,宋刘斌说得最多的是“党员要带头示范、冲锋在前”。枧杆山村的党员干事积极性高涨。村里庭院美化,做泥水匠的党员蒋勇义务参与,入党积极分子何顺兵带头将自家庭院供长沙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家改造。
如今,枧杆山村产业兴旺、村容整洁,村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戴 瑾昕 杨坚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