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华在给鸭子喂食。
红网时刻5月29日讯(通讯员 何杰锋 贺爽)“我家是2014年底脱贫的,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我想闯出一条致富路来,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致富!”5月28日,邵东市堡面前乡雷湾村村民刘同华回忆起脱贫路时,笑眯眯地说。
去年养了600余只鸭子,10余头存栏生猪,纯收入2万元。今年养了16头生猪,其中4头生猪即将可以出栏,还养了近200只鸭,预计纯收入可达3万元……
在邵东市堡面前乡雷湾村,贫困户刘同华的脱贫故事被传为佳话。他通过努力,跑出脱贫致富“加速度”,也成为了村中学习的榜样。
刘同华是邵东市堡面前乡雷湾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3年底被村两委列入精准扶贫户。
从成为贫困户的第一天起,刘同华就提醒自己,贫困户不是一项荣誉称号,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有任何“等靠要”的思想。他自己靠发展养殖等产业,2014年底全家就一举脱了贫。
堡面前乡,地处邵东市东南边陲,与衡阳市青山乡毗邻,距邵东城区50余公里人均耕地不足0.3亩。全乡自然资源、区域位置及自身发展动力先天不足,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务农及外出务工为主。
1970年出生的刘同华,从小就在雷湾村长大,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对贫穷体会非常深刻,他告诉记者:他们家兄弟姐妹一共四个,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能够吃上一口上一顿剩下的冷饭就是最好的零食。
2001年一位村民给他介绍了一门亲事,组建了一个家庭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但不幸的是2007年妻子因病去世。
当时,刘同华的父母年事已高,加上长期积劳成疾,平时没法劳作,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就靠着他一个人守着家里几亩田地勉强维持,家境困窘。加之由于自身没有什么技术,即使常年勤劳劳作。也一直没能改变家里贫困的境况。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项政策补助更多倾斜惠及贫困户,有的邻居们就说,老刘家这回好了,被评上贫困户,啥都不用干就等着上边给钱花。听到这些话,刘同华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脸上火辣辣地刺痛。
“在困难面前,我决不能低头。”刘同华常常告诉自己,只要勤劳苦干,生活一定可以好起来,一定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刘同华告诉记者,在他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驻村干部、扶责任人、县扶贫办有关负责人多次到他家制定脱贫规划,为他讲解怎么增收脱贫,把他当成自家的亲戚,除了每个月定期的上门走访慰问,在逢年过节或者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都要通过上门或者电话等方式送上关心。就这样,刘同华奋力脱贫致富的决心更大了,也开启了他的脱贫之路。
每天早上,刘同华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给家里养的鸡鸭和生猪喂食。只要听到他的呼唤声,鸡群、鸭群总会蜂拥而至。
由于采取原生态养殖的方式,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但肉质鲜美,口感独特。在驻村干部、扶责任人等帮扶下,刘同华养殖鸡鸭不愁销。
自己脱了贫后,刘同华便想着如何带领大家一发展养殖产业。去年9月,刘同华与村民一起成立了康盛生态养殖合作社,由刘同华牵头,村民自己养殖,然后刘同华提供养殖技术,帮助销售。
今年初,隔壁台洲村村民李丙群找到了他,想跟他一起去发展养殖产业。听到这一想法后,刘同华十分开心。
回忆去第一次去刘同华家时,李丙群说:“到老刘时,我很紧张,由于自己没有技术,没有销路,对养殖鸡鸭心里也没底。见到我很紧张,老刘就告诉我,没事就给我打电话,技术销路我都有。”在刘同华的支持下,李丙群今年养了600余只鸭子。
如今,刘同华不仅靠自己的勤劳脱了贫,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最让他开心的是,他正在读职高的儿子这个月就要参加单招考试。“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了,我的干劲就更足了!”
现在,刘同华一门心思扑在他的养殖业上。“每天伺候着它们,满身是劲。”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何杰锋 贺爽
编辑:贾星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