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4月18日讯(见习记者 刘兵)每到三月三这一天,妈妈就会念叨:“今天三月三,要吃鸡蛋啊,吃了鸡蛋不头昏啊!”小时候心里总纳闷着:为什么吃鸡蛋不头昏?这个传统习俗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中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那么,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到底有什么含义呢?
地菜即荠菜,在路边或野地裏随处可见,它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著“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可见荠菜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在中药裏,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科学研究证明,地菜花有很好的治疗头痛的作用,而且可以预防脑膜炎。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这种作用,每年的农历三月又正是地菜花开得正茂的时候,每年农历三月,大家都纷纷去采集地菜花煮着鸡蛋吃,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俗,为了方便记忆和把这种好的传统传下来,人们就把三月初三定为吃地菜花。三月三吃地菜花煮鸡蛋不仅是湖南,南方地区、中部地区以及中北部地区都有这个习俗。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刘兵
编辑:蔡智果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