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质朴的情谊

  红网时刻9月5日讯(通讯员 夏昌勇)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入驻茅坪村扶贫以来,我与工作队队员翻山越岭入户走访已经成为日常,也养成了结束一天工作后出门散步的习惯。

  晚饭后,嗅着泥土和楠竹的芳香,沿着乡间小路散步至山顶,不知不觉已走了三四公里,天色已慢慢暗了下来。返回至山腰时,遇到一位正上山回家的老乡,听说我们是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坚持要送我们下山,盛情难却,受宠若惊,只能再三感谢。“要感谢你们呢,来到我们这个穷山窝里,给我们通水通路,带领我们脱贫致富……”,一路上,老人家兴高采烈地向我们絮说着家园的变化。天色变得乌黑,黄闪闪的灯光从老乡们家中透出,零零散散地点缀在蛙声不断的山村,静谧而美好。送我们到山脚,老人家马上又原路返回,继续赶夜路回家,背影消失在茫茫夜色。

  今年三月,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组成的扶贫工作队到绥宁县水口乡茅坪村开展新一轮驻村扶贫工作,很荣幸,我也是工作队的一员。在这个距绥宁县城80公里、平均海拔900米的偏远山村,眼见村民为水、路发愁,为生计奔波,我们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村民做些什么。

  驻村后,工作队对茅坪村现有村级基础设施情况进行了摸底,对并村后贫困人口进行了三轮调查评议和精准识别,最终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256人。村子原只有一条水泥主干道供村民、牲口和车辆出入,村组道路大多是没有硬化的毛坯路,遇到下雨天,村民出行只能趟泥水,由于山路崎岖,天黑后的茅坪村,少有村民走夜路。村外的新鲜事物传来太慢,村里的土山货运不出去,闭塞的交通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着村子的发展。茅坪村由原侯家村、大浪江村、泌水村合并而成,现有村民459户1923人,村民大多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种植为生,致贫原因大都是缺乏生产经营的门路和技术,年轻人只好外出打工挣钱,留老人在家种地带孙辈。这样的生存状态使得村子严重缺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想要脱贫致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首要工作便是要修通与外界联通的道路。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工作队严格实行项目跟踪推进,帮助解决资金项目等实际困难,截至今年6月,为茅坪村硬化村组道路10余公里,修建林道12.3公里,硬化维护水渠2公里,修葺了村级文化广场,对无房户和D级危房户房屋及低矮破旧房屋完成了新建、翻修、改造等相应建设,安全饮水工程,“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已基本落实到位。今年8月,投资近80万元的大浪江安全饮水工程如期开工建设,建蓄水池7个,泌水片区600米水渠硬化工程也按期推进,人畜安全饮水、用水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光伏发电、小额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项目稳步推进……自此,山上的楠竹可以通过林道转运下山了,下雨天再也不会趟一身泥,三轮车、小汽车连接村里村外,村级文化广场上开始聚集起乘凉的村民。出行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村民有安居、有路行,村子后续发展的基础算是打下了。

  山村的夜晚凉意正浓,这位送我们下山的老乡却带给我们很多温暖、很多鼓励。言语上的感谢依然苍白,我们只有继续努力工作,让这山村的夜晚也能热闹起来,让更多更亮的灯光照亮老乡们回家的路……(编辑 李金娟 编审 王龙琪)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夏昌勇

编辑:蔡智果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139/2017/0905/4073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