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城市散工:在焦急等待中享受工作“自由”

  

  散工们在等待“临时老板”的到来

  散工拿着自己的工具在等活儿

  散工在等待“临时老板”

  罗跃国在等待新工作

  空闲的时候,散工们围在一起娱乐

  凌晨的邵阳街道,只有少数环卫工人在工作,在西湖路与宝庆路的路口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里拿着洋铲、电钻、电锤等工具聚集在一起,焦急地等待着”临时老板”的到来。

  一辆小车刚停靠在路边,手里拿着皮包的“老板”下车,一群散工围了过去,口里不断地问:“老板要人做事吗,多少钱一天?”罗跃国和黄汗生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邵阳市,存在着不少这样的散工聚集地,从汽车西站到水府庙,从大祥区到双清区,这个群体现在已经遍布整个市区。

  罗跃国老家在邵阳县的农村,脸上可以看出岁月的痕迹,天蒙蒙亮,他就要起床,用20分钟洗漱完,拿着工具洋铲快速出门去寻找新的工作。

  5月9日,罗跃国已经几天没有找到工作了,所以,他今天去得更早,在被问到为什么最近几天没找到工作时,他说:“老板喜欢找块头大、年轻一点的人干活,认为他们力气大、干得快。”

  “今年我65岁了,在邵阳市做了10多年的散工,明年我女儿大学毕业了,我就不做散工,回家享福去了!”说起这些,罗跃国的眼里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黄汗生是一名专业的拆墙工,每天带着安全帽,手里拿着电锤。回邵阳做拆墙工前,他在广东造船厂工作了近十年。

  “去企业里面打工也没这个好,工资很低,老板还要押工资,加上大城市的消费水平高,一个月也没多少钱存下来!”黄汗生说起自己在船厂工作时,颇为失意。

  2000年,37岁的黄汗生在老乡的介绍下去广东打工。“那时一个月工资1000元左右,后来涨到1500,但是每天至少工作10个小时,一年也没存下多少钱!”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加,他选择回邵阳做散工,一做就是6年。

  黄汗生说:“虽然是零散工,还是会遇到不发工资的情况。2015年上半年他在工地做了3天的散工,至今没有拿到钱。由于散工没有劳动合同,有关部门也不能处理。”

  这些散工们的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有65岁,大多小学、初中文化,基本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由于工作不体面,是力气活,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做散工。

  在大部分散工看来,虽然不能保证每天都有工作,但多的时候一天可以赚到四五百,少的时候二百左右,一个月平均下来有3000多元收入,工作还比较自由。

  (红网邵阳站实习记者 陈小波 李康明 记者 潘锦)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陈小波 李康明 潘锦

编辑:蔡智果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119/2017/0509/4532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