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24日讯(通讯员 陈苏宁)“项目资金与‘六零’积分挂钩,丧事简办蔚然成风,村民的人情负担也大大减轻。”近日,洞口县高沙镇石榴村党支部书记尹邦忠的这番话,生动道出了当地基层治理的扎实成效。由洞口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专班推进的积分换项目“六零”治理模式,正以党建为引领,激活全县基层治理动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机制创新破难题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牵住“牛鼻子”?洞口县的做法是:坚持党建引领,将上级各项工作梳理整合为6大重点任务,为基层干部明确工作靶向、发力方向。该县把积分换项目机制与“六零”治理目标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着力构建“县委统揽、专班推进、部门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治理效能持续释放。
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在不增加县乡财政负担的前提下,每年统筹5000万元项目资金和1000万元工作经费,以“零违建、零污染、零非访、零发案、零事故、零违纪”六个目标为积分标准,对全县24个乡镇(街道、管理区)及366个村(社区)进行积分管理。设乡级“综合奖”,村级“目标实现奖”“积分换项目奖”“进步奖”。其中,村(社区)每实现一个“零”目标奖励工作经费,积分靠前的120个村(社区)可获得产业及基础设施项目奖励,年度进步最快的村(社区)还能获得进步奖。该项机制实施以来,彻底改变了以往项目分配中的“人情干扰”,让资源配置更加公平。
具体实施方式为,乡镇(街道、管理区)、县直行业牵头部门、县“六零”工作专班按时间节点录入数据,实现按季汇总、半年讲评、年度总结。县委书记作为“前线总指挥”,带头抓统筹、解难题,各级党组织书记主动扛起责任,让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强大动能。
共治共享显成效
“德者有得、干者有奖”的积分导向,不仅让洞口县基层干部“干得起劲”,也让群众参与“很有意愿”。
面对防溺水的“老大难”问题,文昌街道将熟悉水域环境的钓鱼爱好者转化为“垂钓侠”志愿者,依托党建引领,构建起多元协同防控体系,有效破解了传统人防、技防覆盖不全面、精准度不足的短板;针对移风易俗这一民生难题,高沙镇成立41个移风易俗协会,发动200余名会员化身文明劝导员,以柔性引导推动新风正气落地生根。
洞口县还构建起“户获积分兑商品、村组获积分换项目、乡镇获积分得奖励、县直部门获积分赢绩效”的利益联结链。据统计,2024年,全县累计奖励村(社区)工作经费790.8万元,落实项目奖励4699.16万元,9万余人次通过户积分兑换商品,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持续增强。
底线筑牢促发展
如今的洞口县,“六零”治理的成效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各项底线工作全面夯实,基层干部工作有方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零违建”成效显著,违法用地情况自2021年来不断下降,2025年上半年实现新增违法用地“零记录”;“零污染”底色鲜明,空气优良天数逐年提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大幅跃升;“零非访”持续深化,2025年无访村(社区)数量增加至189个;“零发案”成果稳固,恶性案件同比下降明显。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陈苏宁
编辑:曾珍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