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感觉真好!”10月1日晚,回到家乡的大湾区湖南人足球队以1比1战平“湘超”邵阳队后,向邵阳球迷谢场。球迷们也报以热情回应,“欢迎回家!”
比赛现场。
恰逢国庆之夜,当《歌唱祖国》的嘹亮歌声在邵阳体育中心响起,看台上国旗舞动,万人齐唱,个人情感、乡土情怀与对国家的大爱在这一刻完美交融。这不只是一场足球赛,更是一场酝酿已久的团圆。
看台上国旗舞动,万人齐唱《歌唱祖国》。
这支从大湾区归来的队伍,带着珠江的潮声,回到了资水畔。他们的到来,让湘超呈现出独特的气质——既是草根足球的狂欢,更是千万湖湘游子的精神归乡。这场比赛告诉我们,湘超的魅力,不仅源于“湘”字背后的文化认同,更在于它在多个维度实现的“超”越。
“湘”之魂: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密码
若要读懂湘超,必先读懂湖南人那份独特的乡土情怀。
这份情怀,从来不是简单的思乡。它深植于“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基因里。历史上,“无湘不成军”的慨叹,“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豪迈,塑造了湖湘子弟特有的担当。
如今,在和平年代,这份情怀找到了新的表达——足球。
看台上国旗舞动,万人齐唱《歌唱祖国》。
大湾区湖南人队的归来,就是最好的诠释。球队运营负责人黄澍说得朴实:“输赢不重要,关键是告诉父老乡亲‘大湾区的湖南人回来了’。”这句话,道破了天机。对这些散落在大湾区的游子而言,足球不只是爱好,更是情感的纽带。正如大湾区湖南人队队务郭亮在参观邵阳市博物馆后感言:“看到一些老物件,回想我们当年在老家的一些点点滴滴,希望能够带自己的孩子常回家看一看,了解我们湖湘的一些文化,来做一个寻根吧。”
邵阳全城挂起的标语
你看,赛前那些细节多动人。邵阳全城挂起的标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踢最辣的球,做最靓的仔”……这些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千百年来湖湘文化中“离乡不忘乡”的情感传承。这不是冰冷的宣传,而是家乡伸出的温暖手臂。老字号“秋月·老邵阳”准备的猪血丸子、粉蒸肉、蛋饺,每一道都是唤醒记忆的密码。教练兼队长韩旭锋动情地说:“每到过年,我妈妈都会包蛋饺。回到邵阳,吃到这一桌,全是小时候的味道。”简单一句话,让多少人湿了眼眶。
食物成了最直接的乡愁解码器,绿茵场化作情感释放的空间,当大湾区湖南人队队员列队入场时,“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经典而又熟悉的旋律响起,引得无数到场的球迷落泪,回忆起当年爬绿皮火车南下的情景。
岭南湖南都是家乡,74岁的秦爷爷是土生土长的邵阳人,却在深圳生活了20多年,他橙色邵阳队球衣外面套着大湾区湖南人队的淡蓝色球衣,站在看台上,既为大湾区湖南人队加油,也为邵阳队呐喊,他说:“里是邵阳的根,外是大湾区的情!”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疆、长三角的湖南人也争相组队要回来参赛。湘超,像一个强大的文化磁场,把散落四方的“湖湘星火”重新聚拢。这哪里是单纯的比赛?这是一场精神的朝圣。
啦啦队加油鼓劲。
湖南人的念乡,妙就妙在“聚散之间”。他们以“散”去汲取时代养分,又以“聚”来反哺故乡。湘超,为这种“聚”提供了最燃的舞台。
“超”之跃:一场球赛激活一座城
湘超的“超”,首先超越了体育本身。
看看这些数字:本场友谊赛门票上线一小时预约突破6万,迅速售罄。这数万人带来的,何止是球场内的呐喊?更是全城消费的热潮。
邵阳的“赛事运营”显出智慧。“湘约邵阳 超级精彩”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一套精密的系统工程。联合云闪付、淘宝闪购、滴滴出行等平台,发放消费券、出行券包,推出“市体育中心夜间消费聚集区”“邵阳商超嗨购嘉年华”“赛事票根逛邵阳”“平台线上惠民补贴”等四大板块活动——一张小小球票,瞬间变身开启城市消费的“金钥匙”。
赛场外邵阳市民观看比赛。
200多家餐饮店、20多家酒店、50余个旅游景点参与其中。这套“票根经济”玩得巧妙:球迷为看球而来,却因贴心服务留下,进行深度消费。大湾区湖南人队队员夏权昊的家人特意从深圳回到湘潭,接了老人一起来邵阳观看这场比赛,他表示:“明天在邵阳玩一天,还想带点那个邵阳的猪血丸子和香干回去!”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赛前,在“虾搞烧烤”约上老友,吃着地道的宝庆米粉,聊聊当年;赛后,凭球票免费登上崀山八角寨,看“丹霞之魂”在夕阳下壮美,或者夜游巫江,感受家乡的新貌。全市33个“第二现场”,更是把赛事热度从球场扩散到街巷。每周比赛平均直接带动赛场及“第二现场”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消费约2000万元。9月26-28日累计接待外地游客51.3万人次,其中明确以观赛为主要目标的游客占比达3.2%,9月28日赛事当天,游客在邵阳市产生经济消费约1.2亿元,其中餐饮经济效益约0.35亿元,住宿经济效益约0.8亿元,交通经济效益约0.05亿元,充分展现了“足球+文旅+消费”的融合成效。
这招“体育搭台,经济唱戏”,打得漂亮。它精准把握了现代人的消费心理——不仅要看比赛,更要完整的体验。激情在90分钟比赛里燃烧,消费在全城全域场景中释放。
大湾区湖南人运营负责人黄澍在参观完一家由深圳搬回邵阳的一家企业后感慨:“感觉今后真的应该带更多的湖南朋友,或者是大湾区的其他地方的朋友来邵阳走走,去看看这些新型企业的在这里怎么落地生根,怎么发展的!”对比其他省份的联赛,湘超邵阳赛区的实践,因与“游子归乡”的情感主题结合,显得格外动人。这份给“自己人”的见面礼,既是经济账,更是感情账。它让游子看见家乡的进步,更感受到家乡的诚意。
“超”之界:草根足球的时代强音
湘超另一个“超”越之处,在于它让草根足球发出了时代强音。
与职业联赛的精英化不同,湘超骨子里写着“湖南人自己的足球联赛”。开餐馆的老板、刚下课的学生、写字楼的白领——只要热爱,就能登场。
活动现场。
大湾区湖南人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队员里有程序员、老师、警察、企业家……足球对他们,不是饭碗,而是像乡愁一样融进生命里的“最清澈的热爱”。黄澍讲的故事特别生动:有人打“飞的”来参赛,踢完就返工;有人换好装备却因工作电话没能上场;有警察踢到一半赶去执勤……
这种“白天上班、晚上踢球”的状态,打破了职业壁垒,让足球回归本真。湘超的伟大,在于它为这份朴素的热爱,提供了规范化、仪式化的舞台,还赋予了崇高的意义。
队员们你追我赶。
当邵阳队展现“霸得蛮”的韧劲,当大湾区队带来“敢为人先”的特质时,他们踢的已不只是足球,更是地域文化的演绎,精神气质的对话。
湘超因此成了强大的社会黏合剂。它连起本土居民与在外游子,串起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全场齐唱《歌唱祖国》的场面,球迷泪洒现场的瞬间,都在诉说体育的深层价值——构建认同,凝聚人心。
更重要的是,湘超的实践呼应着时代命题。在国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号召下,它证明了一个道理:业余体育市场蕴藏着巨大能量。只要用心运营,区域性联赛完全可以从小众狂欢,长成驱动城市发展的大众盛事。
湘超邵阳队与大湾区湖南人队的这场友谊赛,用事实说话:当体育扎根文化沃土,与时代同频共振时,能爆发出怎样的超越之力。
终场哨响,比分已不重要。邵阳体育中心的灯光渐次熄灭,但这场球赛点燃的乡情,如资江水般奔流向前。
比赛现场。
湘超,确实不止于“湘”。它的根,深扎在三湘四水的文化土壤里。这是它的魂,它的源。
但湘超,更在于“超”。它超越地理,成为游子的精神家园;超越体育,变身城市发展的创新实践;超越输赢,升华为文化传承的社会仪式。湘超邵阳队与大湾区湖南人队的这场相遇,是湘超精神的生动注脚。
当各地湖南人争相“返乡”参赛,当“湘超”二字开始与更大的发展图景相连,它已经走在了超越的路上。
这条路,源于“湘”,成于“超”。它的未来,随着每个游子归来的脚步,随着每颗被足球与乡情点燃的心,通向更远的远方。
今夜,我们都是湖南人,都为那份深植血脉的乡土情结,那份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那份在绿茵场上尽情绽放的生命力。
湘超的故事,刚刚开始……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莫杰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