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1日讯(通讯员 苏仁礼 唐湘英)合规经营、依法纳税是企业长久发展的立身之本。一直以来,绥宁县税务局坚持法治公平就是最优的服务举措、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通过强化日常税费政策辅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防范重点领域涉税风险、深化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等方式,在提升纳税人有效申报面和有效缴税率上取得新进展,让依法纳税、合规经营成为社会主流共识。
绥宁县丰义竹木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加工竹片、竹筷、竹帘等竹制品为主的竹产企业,原材料主要从农户手中购买,通过自行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来抵扣进项税额。税务人员在实地走访核查中发现,该企业在农产品收购发票的开具上存在未建立详细的发票收购台账、购销业务未逐笔开具、采购原竹采取大额现金支付的方式等不合规现象。经详细了解,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绥宁县竹产行业的“后起之秀”。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公司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还不是很高,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对税收政策和税务部门的管理要求理解有偏差。
基于此情况,税务干部积极开展纳税辅导,对其财务人员和办税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详细讲解农产品收购发票的开具政策、流程和规范要求,并对其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对已开具错误的发票,辅导其按照规定及时进行红冲和重新开具。绥宁县丰义竹木有限公司负责人黄亚婷表示:“通过税务部门的专项辅导培训,企业及时更正了误区、弥补了盲区,对农产品收购环节的合规性有了更强的意识,避免今后产生不必要的税务风险。依法纳税也让企业在授信额度、贷款审批等方面获得较大优势与便利,现在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合作客户逐年增加,收入规模不断壮大,2024年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00余万元,缴纳税款同比增长60余万元”。
在中国竹子之乡绥宁,还有许多竹产企业和绥宁县丰义竹木有限公司存在同样的问题,尤其一些小型加工厂财务制度不健全、纳税意识不强,不开票、不主动申报现象较多,难以监管,给税务部门在规范行业管理和税收征管上带来了一定挑战。为了解决问题,绥宁县税务局开展“税润莳竹”税务服务年活动,定期举办楠竹企业培训班,编制了竹产业风险分析应对指南,建立了涉竹企业管理台账、日常巡查记录表,分析各家涉竹企业生产规模,量身定制税费服务措施。通过一系列助力企业合规经营的举措,2024年绥宁县竹产行业入库税收2262.2万元,同比增长54.04%,有力提升了企业纳税意识,规范了行业税收秩序。据悉,该局还将在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期间,推出“税润莳竹”税务服务增效年活动,出台税务支持全县竹产行业发展系列措施,全力营造公平法治南竹产业发展环境。
在引导竹产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税务管理的同时,绥宁县税务局“举一反三”,对全县住宿餐饮、金银首饰零售等行业涉税数据进行了分析,对风险疑点开展了核查。
“这几家餐馆每天客流量这么多,但为什么申报的收入总是这么少?”带着这个疑问,绥宁县税务局组织风险管理股工作人员对县内2家餐饮企业进行了实地核查,经调取企业的收银系统数据和房屋租赁合同,发现企业存在纳税申报数额与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少计房产税等问题。经过税务约谈辅导,企业对少缴的税款及滞纳金进行了主动补缴。“此次约谈是一次很好的警示与提醒,为公司规范财务管理、依法合规经营提供了指导和支撑,为接下来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两户餐饮企业负责人均表示。
在引导企业合规经营的过程中,少不了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的参与。据了解,绥宁县现有6家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其中年度信用等级TSC5级的机构5家,TSC4级的机构1家。近年来,为鼓励和引导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提升信用积分,绥宁县税务局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常态化开展“涉税中介信用积分提升”行动,实行“点对点”帮扶机制,定制增信方案并开展“一对一”辅导,帮助机构准确把握“得分点”,高效提升信用等级。该局还每年至少召开1次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以案明纪警示教育大会,督促涉税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实名制管理,真正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绥宁县方圆会计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赵靖桥表示:“得益于税务部门详实的增信计划和辅导培训,我机构信用积分从375.76提升至413.99,信用等级从TSC4级提升至TSC5级,信用的提升也帮助机构获得了税务部门更多便利化的服务以及更多委托人的信任,真正将‘合规守信’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合规经营才能帮助企业走的更远、发展更好。下一步,绥宁县税务局将以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为契机,紧扣“税收·法治·公平”这一主题,通过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深入推进“竹子党建”品牌建设,积极开展“支部共建、业务共促”及各类税收普法宣传、纳税服务增效等活动,在强化日常税源管理基础、提升分级分类风险防控水平上持续发力,全力营造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公平公正税收营商环境,以更优税收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合规理念深刻转化。
来源:红网
作者:苏仁礼 唐湘英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