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邵:“不务正业”的养殖户14年如一日爱心义剪

红网时刻新闻3月5日讯(通讯员 彭欢 张海兵 肖晔)“谢师傅来帮我们剪头发了!”3月4日早上8点,新邵县巨口铺老年病医院热闹非凡,三五成群的老人唠着嗑,眼神却不时望向楼梯口,满是期待。大家口中的谢师傅就是龙溪铺镇楠木社区居民谢龙忠。

他身形清瘦,从2011年起就免费帮大家理发,这一干就是14个年头,寒来暑往,那把剪刀在他手中上下翻飞,为近3万名乡亲带去清爽与整洁。

图片1.png

谢龙忠在家清理理发工具。

爱心萌芽,方寸发廊播撒善意星火

2008年盛夏,谢龙忠和妻子凭着精湛的手艺在深圳龙岗开起了美发店。玻璃门映着来往打工者的身影,推剪嗡嗡声里时常夹杂着天南海北的乡音。

某日正午暑气蒸腾,谢龙忠给客人刮脸时瞥见门外蹲着个中年男人,他满脸愁苦,原来是他没有找到工作,连回家的路费也凑不齐。受乐于助人的父母影响,谢龙忠立马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买了回家的车票还给他理了头发。

当天傍晚,美发店的玻璃门上多了张告示:“60岁以上老人、3岁以下幼童免费理发”。

2010年,为了照顾小孩和父母,谢龙忠返乡创业办起了养殖场。他在外出时发现,乡里有相当一部分人外出打工,留下许多留守老人。老人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剪头发反倒成为了他们的一种负担。

“能不能利用自己的理发特长,为村民们,特别是村里的老人提供关怀?”

说干就干!从2011年起,每逢镇上赶集那天,谢龙忠便风雨无阻地赶到龙溪铺镇天开超市,在门口支起他的“流动理发铺”。

结缘义剪,百里乡路书写大爱春秋

“手艺高,态度好。”村民口口相传,谢龙忠的名气越来越大,服务范围也从镇中心渐渐覆盖到全乡镇。

2014年,眼见一些老人和腿脚不便的村民出门理发困难,谢龙忠又拿起工具,开车免费上门服务。

“整个龙溪铺镇153平方公里,每隔50天,我就开着车上门为村民服务,只要车能开到的地方,我都会走一遍。”谢龙忠表示。

那辆穿梭在山间的小汽车,不只是理发的信号,更是成千上万名山里乡亲的贴心依靠。而他的服务对象也从最初的寥寥数人,慢慢变成几十人,到如今的成千上万人。

图片2.png

谢龙忠正在帮老人理发。

其实为老人理发是“苦差事”。一些老人行动不便,轮椅或病床是他们全部的生活空间,因此,谢龙忠为他们理发时,总要拿出“十八般武艺”,或单膝跪地或马步半蹲,半小时下来,脚麻了,有时也抽筋,可仍乐在其中。

那一年,87岁老人的朱玉兰瘫痪在床,理发不便。一天,老人的孙媳妇梁英来请谢龙忠去给老人理发,谢龙忠一口答应。“我奶奶瘫在床上不能动弹,谢师傅几乎是跪在地上给她理发。理完发,我奶奶特别高兴。”梁英激动地说。还有一次,上门服务了6年的罗志丙老人因病去世,他还主动提出帮老人理最后一次头发。那天,他满噙着泪水,为老人理发、刮脸,细致入微,花了40分钟。

2016年,谢龙忠加入新邵县大同公益,开启了敬老院义剪之行,为巨口铺老年医院等3家敬老院的老人义剪,基本上每个月他都会抽3-4天上门为老人解决“头等大事”。

虽然剪头发不要钱,还得自己贴点,可回忆起这些年义剪的暖心瞬间,一张张笑脸在脑海里浮现,谢龙忠心里就觉得欣慰。常常遇到想送土特产的乡亲,他都坚定地拒绝。

制止扒手小偷行窃,为老人挽回被骗的钱财,冲进火场救出老人……除了义剪外,诸如此类的善举,时时刻刻都在谢龙忠身上发生。

聚光成束,14载坚守汇聚爱心传帮带

“我来,我是A型血,想谢谢他这么多年帮我妈妈上门理发。”

“虽然我们素昧谋面,但是对谢师傅的乐于助人早有耳闻,我也要出一份力。”

2024年10月,一场汇聚爱心的献血接力正在新邵上演。

几天前,谢龙忠的小儿子谢臻(化名)意外坠楼,生命危在旦夕,急需大量输血。谢臻是A型血,因要多次手术,短时间内,医院血库存量告急。大同公益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进行呼吁,号召大家助一“臂”之力。很快,谢龙忠曾经播撒下的那些善意种子,换来无数温暖人心的善意回响,一支献血队伍迅速集结。

祸不单行,孩子受伤后的70多万巨额医疗费用,如同大山一般压得这个原本普通的农村家庭喘不过气来。然而,当邻里乡亲们纷纷自发地要为他捐款时,谢龙忠婉拒了这份沉甸甸的善意。他朴实地说道:“尽管我日子过得很艰难,但这个社会上还有更多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我不想给大家添麻烦。”

日子一天天过去,生活的苦难并未磨灭谢龙忠的善良本性。在儿子动手术期间,他到众欣养老院为34名老人理了发。2025年春节,他还惦记着隔壁村生活有些拮据的彭某,从自家养殖场精心挑选了 4 斤牛肉、15斤猪肉送了过去。

“我也有时间,我也想做公益。”新邵县市民艾超毅表示。在谢龙忠的带动下,身边更多的人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他们在全县走村入户,把温暖送到更多群众身边。

图片4.png

谢龙忠正在与老人拉家常。

岁月如流,谢龙忠手中的那把剪刀,在时光的磨砺下愈发锃亮,它剪去的是发缕的杂乱,留下的是人间的温情。14 年,于历史长河不过沧海一粟,于谢龙忠而言,却是用无数个奔波的日夜、酸痛的腰腿、真诚的笑容堆砌而成的爱心丰碑。他以一己之力,汇聚起爱心的涓涓细流,润泽着新邵这片土地,而这股温暖的力量,又在众人的接力下,奔涌向前,生生不息。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彭欢 张海兵 肖晔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646947/97/1475157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