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年味非遗·宝庆有宝⑧丨宝庆竹刻:匠心雕琢 竹韵生辉

红网时刻记者 颜瑶 实习生 覃沁 通讯员 曾国杰 刘芸 张丹凤 邵阳报道

宝庆竹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它起源于湖南邵阳,因邵阳古称“宝庆”而得名。竹刻艺人们以刀为笔,在竹片、竹根、竹筒上雕琢出细腻生动的画面,展现中华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宝庆竹刻历史悠久,明代编修的《宝庆府志》中曾记载,万历年间已有宝庆竹刻名师潘一龙及其作品。清代康熙年间,宝庆竹刻艺人王尚智发明了翻簧工艺与翻簧竹刻。乾隆时期,宝庆竹刻技艺达到巅峰,不仅广受文人雅士喜爱,甚至走出国门,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礼品之一。

随着时代变迁,现代宝庆竹刻艺人们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艺术价值。如今,宝庆竹刻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品和装饰品,不仅美化生活空间,更承载着湖湘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审美理念。

微信图片_20250208102414.png

宝庆竹刻融入了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元素,展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

宝庆竹刻的雕刻技艺种类繁多,刀法多达二十余种,展现出精湛的雕刻水平。竹雕形式主要包括竹青雕、竹蔸雕、竹簧雕等,各具特色。其中,竹青雕以竹子的外表层雕刻,利用青色与本色的对比呈现水墨画般的意境;竹簧雕则在竹簧上作画,并以彩绘点缀,色彩丰富,艺术感极强。整个制作工艺需要经过煮、晒、刮、磨、剥等多道工序,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宝庆竹刻的雕刻题材广泛,涵盖历史人物、宗教故事、山水风俗、花鸟草虫等内容。它不仅深受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还融入了邵阳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如崀山风光、潇湘八景、宝庆吊脚楼等,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一刀一刻,雕琢时光;一竹一韵,传承匠心。历代竹刻艺人们以高超的雕刻技艺,将文人的审美情趣与中国古典书画的意境相结合,创造了无数精美的竹刻艺术作品。尽管历经沧桑,但它独特的艺术光芒,在现代社会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来源:红网

作者:颜瑶 覃沁 曾国杰 刘芸 张丹凤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646946/90/1468661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