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邵阳:以产聚才,实现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今年初,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11.1亿元,涵盖智能终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产业动能在邵阳加速释放,带动行业人才需求强劲增长。

近年来,邵阳坚持以产聚才,构建了积极、多元、开放的人才发展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目前,邵阳市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谢道昕等20人为“宝庆引才大使”,邀请4批次30余名院士专家来邵指导并开展长期合作;全市人才总量达72.2万人,认定的高层次人才中青年人才占比27.88%。

聚焦“产业之基”打造“引才磁场”

经过近40天的实习体验,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王芳芳留在邵阳的决心更坚定了。

“今后我打算在邵阳发展,我愿做一颗‘种子’,在家乡的沃土上生根发芽。”王芳芳说。

青年人才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人才而兴。邵阳坚持实行积极、开放、有效的引才机制,推动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也收获了累累硕果:

邹学校院士工作站所在的隆回县军杰食品有限公司,着眼于打造“中国剁椒第一品牌”;柏连阳院士在新邵县建立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科研在邵阳,成果转化也在邵阳。”邵阳学院教授赵良忠告诉记者,他领衔的20余项科研成果在武冈的湖南金福元、湖南君益福、湖南乡乡嘴、新宁满师傅实现产业化,推动当地豆制品和卤制品实现年产值40亿元。

近年来,以盖板和基板“两块玻璃”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材料产业正在邵阳逐步壮大,吸引了全球人才汇聚。彩虹玻璃总经理张旭海告诉记者,公司自主研发的溢流高铝硅盖板玻璃制造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去年,邵阳聚焦“高精尖缺”引进人才6077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1193人、占19.6%,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38项,实现产业与人才“双向对接”。

聚焦“产业之需”涵养“留才生态”

今年28岁的湘潭人刘博,是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主管。

刘博凭借省内首个针对五金扳手产业自动化升级技术解决方案等,获签省市两级“小荷”人才项目。

“邵阳是一座温暖的城市,先进的人才政策体系、‘宝庆人才’计划,为我们提供全方位保障。”刘博如是说。

创新人才举措、建立标准体系,邵阳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邵阳市编制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专家库”和“科技创新人才库”;市主要领导牵头,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参与,对院士、专家、上市公司高管等,开展点对点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为吸引大学生留邵来邵创业,邵阳市制定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措施,明确了拓宽大学生创业金融支持渠道、设立邵阳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标准化建设等3个方面8条硬举措。

邵阳还将每年4月23日设立为“邵阳市人才日”,以城市最高礼遇、最大诚意致敬人才。对高层次人才发放“宝庆人才卡”,持卡人才即可享有子女入学、免费体检等优待优惠政策。

日前,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留湘来湘 推进年轻人友好省份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从18个方面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进年轻人友好省份建设。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省里的措施,邵阳正在整合部门单位资金、资源、政策,研究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具体办法。

邵阳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段叶秋介绍,邵阳将优化青年人才政策,加快建设青年人才驿站,充分发挥邵阳市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作用,加大青年人才支持力度。

“通过多元模式,靶向施策,一粒‘种子’落在邵阳,很快就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邵阳市委书记严华说,邵阳高度重视青年人才,一定让他们实现理想、广受尊重、生活幸福,让广大青年才俊成为“了不起的你”。

聚焦“产业之要”构筑“用才高地”

“2025年,邵阳要大力推动产业兴邵、开放活邵、科技强邵,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程蓓说,邵阳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渴望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

为此,邵阳将高标准打造人才平台,有效提升城市人才承载能级,把平台作为人才引进后的“用才高地”。

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湖南省首个分中心落户邵阳,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深圳大学等省内外10余所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建成驻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人才工作站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室)13个,打造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2家。

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目前已与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引进建立国家级、省市级平台15个。在平台的带动下,维克液压的表面处理技术和独有的控制装置,打破了国外垄断;广信科技特高压超厚绝缘纸板产值和销量全国第一;宁庆航空大型复合材料五轴加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邵阳大力支持建设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广大科研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广阔舞台,也让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24年,邵阳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9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53 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82家,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家,三一专汽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戴鹏

编辑:戴瑾昕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