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年味非遗·宝庆有宝⑬丨邵阳蓝印花布:一缕蓝色,织就千年传承

红网时刻记者 颜瑶 摄影 刘峙坚 实习生 覃沁 通讯员 陈勇军 邵阳报道

“美女,这条围巾怎么卖?”2月11日,在邵阳市城南公园元宵非遗集市的现场,市民罗女士拿起一条精美的蓝印花布围巾,站在摊位前仔细挑选,她笑着告诉记者,“我平时喜欢穿简单的衣服,这条围巾的图案细腻精致,色彩也非常大气,让人更加显气质。”

卡通布偶、手提袋、旗袍、雨伞……现场展出的蓝印花布作品琳琅满目,从传统的布料到精美的家居饰品,每一块蓝印花布的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匠人们通过细致的手工技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元素融入其中,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风格,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赏和选购。

微信图片_20250213210847.jpg

市民在蓝印花布展位前,精心挑选布料。

蓝印花布,作为一项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邵阳蓝印花布,作为这项技艺的代表之一,凭借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工艺流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蓝印花布之乡”的邵阳,其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最早起源于苗族、瑶族的“阑干斑布”和“蜡缬”工艺。根据《邵阳县志》和《宝庆胜揽》记载,唐代贞观时期,邵阳地区的棉纺织业开始兴起,标志着这一地区的蓝印花布制作技艺逐渐成形。随着时间的推移,邵阳的蓝印花布技艺不断演化,特别是在明清时期,由于水陆交通的发达,邵阳逐步成为华南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蓝印花布生产、染印、销售中心,成为享誉盛名的“蓝印花布之乡”。

微信图片_20250213210856.jpg

工作人员现场展示精美的蓝印花布扇子。

邵阳蓝印花布首创了使用豆浆石灰代替蜡作为防染剂的方法,这一创新使得蓝印花布的制作更加环保。其制作工艺精细复杂,涵盖了多个环节,每一块布料的诞生,都凝聚着工匠们的辛勤与智慧。首先,工匠们会用厚实的油纸或皮革雕刻出所需的图案花版。接着,将花版压在布料上,通过镂空的部分刷上由石灰豆浆调制的防染浆。待防染浆晾干后,布料被投入蓝靛染缸进行染色,染色后的布料取出并刮去防染浆,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图案。

这种传统的蓝印花布工艺,以其独特的防染技巧、精美的花纹和手工制作的特点,展现了邵阳人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每一块蓝印花布都独一无二,其图案细腻且富有层次感,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邵阳蓝印花布的图案,取材广泛,涵盖了自然景观、民间传说、吉祥纹样等元素,富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这些图案不仅仅是装饰性的图案,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体现。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邵阳蓝印花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情感。其独特的工艺流程、精美的图案设计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其不仅在国内备受青睐,也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广泛赞誉。

来源:红网

作者:颜 瑶 刘峙坚 覃沁 陈勇军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646946/57/1470186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