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莫杰 邵阳报道
邵水之滨,春风浩荡。
2月16日,“奔跑吧,邵阳”全民健身新春跑活动如一团跃动的火种,点燃了整座城市的运动激情。从紫薇公园的绿荫跑道到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的青石板道,从雪峰山麓的生态步道到城区街巷的智慧运动角,这场全民参与的健身热潮,不仅跑出了邵阳人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更跑出了一条健康城市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新赛道。
“‘奔跑吧・邵阳’2025全民健身新春跑”活动。
这场奔跑,恰是观察邵阳近年来以“三创”为抓手、以文体旅融合为突破的高质量发展实践的最佳窗口——当创卫刷新城市面貌,创文重塑精神气质,创森织就生态经纬,一场始于足下的奔跑,正在将城市治理的硬功夫转化为民生幸福的软实力。
绿满城郭:实现从“净起来”到“动起来”的城市蝶变
当“国家卫生城市”的荣光与“森林进城”的愿景相遇,邵阳的绿色叙事便有了更深邃的注脚。
近年来,邵阳市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力推进,全新面貌在古城焕发……曾经的工业锈带化身滨江绿廊,老旧厂房蜕变为运动健身场馆,居民感慨:“过去是机器轰鸣,如今推开窗便是鸟语花香。”
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邵阳市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绿地”,改建扩建和新建起一个个公园、一片片小区绿地,创造出一个个生态诗意的栖居场景,串联起城市自然山水人文,既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净化城市空气,又服务百姓休闲游憩健身。
一方面,邵阳加大投入,新建体育场馆、健身小游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并在小区、公园和绿地等公共场所安装体育健身设施设备,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除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邵阳市体育中心外,全市还建成了多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覆盖6个县市;相继建成时代公园、西苑公园、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等主题公园;加强城区公园绿地、街头游园、道路绿化和绿荫停车场等建设,对交通干线和水岸绿化进行提质改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被众多市民所习惯。
“现在沿着滨江绿道跑步,就像在画中穿行。”环保志愿者李志明,用脚步丈量着城市卫生革命的深度。邵阳自摘得“国家卫生城市”桂冠后,持续开展巩固国卫成果,不仅清除了积存垃圾,改造了背街小巷,更关键的是重构了城市的健康基因。智慧公厕、垃圾分类亭、24小时环卫保洁,这些基础设施的升级,让街头巷尾的“边角料”空间蜕变为全民健身的“黄金地段”,打造起“15分钟健身圈”,这一切既彰显了城市治理的温度,更为全民健身奠定基础。目前,邵阳跑步爱好者众多,22个跑团活跃于城乡。
当环卫车与跑步者并行在清晨的街道,当垃圾分类督导员变身全民健身志愿者,邵阳人用实践诠释着“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的深刻内涵。这场从环境治理到健康赋能的嬗变,不仅实现了实现从“净起来”到“动起来”的城市蝶变,也让“跑在邵阳”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双向奔赴:实现从“被动参与”到“自觉行动”的文明跃迁
万人参与,主会场+9县市分会场联动……“奔跑吧,邵阳”全民健身跑的“热数据”,不仅是全民健身的生动实践的有力注脚,更是邵阳市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缩影。透过这场奔跑,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如何以文明基因激活全民健身自觉,让健康与文明在市民心中生根发芽。
全民健身正是提升市民素质、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抓手。活动中,政协委员与市民并肩奔跑,既传递了健康理念,又拉近了干群距离。这种“运动+互动”的模式,不仅倡导了健康生活方式,更通过“零距离”交流增强了社会凝聚力。这与邵阳创文中“共建共享”的理念不谋而合——文明不仅是城市的“面子”,更是市民精神面貌的“里子”。
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缓解压力、增强自信,进而推动社会心态的积极转变。邵阳的新春跑活动,正是将这种“健康自信”转化为城市文明的动力。参与者纷纷表示,运动后的身心舒畅让他们更乐于参与社区事务,这种个体与集体的良性互动,正是文明基因的生动表达。
全民健身的蓬勃开展,离不开制度设计与文化引导的双重支撑。而文化浸润则是更深层的力量。邵阳通过媒体宣传、体育明星带动和健身教育,逐步构建全民健身的文化认同,将健身文化从“政策倡导”转化为“生活日常”。
全民健身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文明行为的实践场域。邵阳将健身自觉与文明素养深度融合。当健身从“任务”变为“习惯”,当文明从“要求”化为“自觉”,城市便真正实现了从“管理”到“治理”的升华。“晨跑不喧哗”“夜跑穿反光衣”“补给点垃圾随身带”等跑者自发提出的300余条建议,最终凝练成一句句文明跑守则。“现在跑步遇到散步老人,年轻人都会主动降速让行。”志愿者刘晓芸发现,当运动热情遇上文明自觉,城市空间便有了温度。
这种文明自觉的养成,源自邵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培育的精神沃土。"道德讲堂"走进社区传授运动礼仪,“文明家庭”评选将健身习惯纳入考核,“积分超市”用积分兑换鼓励市民参与体育活动。文化基因的激活带来惊人的乘数效应。在“奔跑吧,邵阳”全民健身跑活动中,万名跑者实现“零垃圾落地”;社区广场舞团队自发成立“静音小队”……
“当健身成为文明践行方式,每个人都是城市形象的塑造者。”在文明基因的涵养下,邵阳实现从“被动参与”到“自觉行动”的文明跃迁,在文明与健康的双螺旋结构正在释放巨大能量,数据显示,近年来,邵阳市民健康指标稳步提升,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1.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8%。
邵阳航拍图。
共生共荣:实现从“乡愁守望”到“体育文旅”的精彩出圈
当全民健身的脚步漫过城市边界,涌入广袤乡村,邵阳的山水田园便成了体育+农文旅融合的舞台。新春跑9个县市分会场的活力,印证了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邵阳的乡村振兴,始于对绿水青山的敬畏与守护。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曾是雪峰山深处的闭塞村落,如今依托88.6%的森林覆盖率与独特的花瑶文化,蜕变为“云上花瑶”旅游胜地。该村完整保留了瑶族木楼群、古树林与石板路,并建成4000米游步道、7处生态停车场,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较五年前增长3倍。
在新宁崀山脚下,一条以“脐橙”主题跑道蜿蜒穿过万亩橙海,跑者边品橙香边赏景,昔日的农业产区因运动元素的注入焕发新生。该县通过“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项目,建成寄递物流服务站,让脐橙直达北上广深,远销海内外。这些实践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逻辑,生态资源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能。
乡愁化动能,重塑乡村肌理。正如“奔跑吧,邵阳”新春跑洞口分会场参与者刘柏连感叹的“跑步不仅锻炼身体,更让人感受到家乡的魅力!”绥宁县黄桑“生态徒步线”,串联起千年红豆杉群、侗族鼓楼和瀑布群,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收入增长65%。村民龙秀云经营的“云溪山居”,通过抖音直播徒步线路,单月订单量突破200单。她说:“过去年轻人往外跑,现在城里人争着来我们这儿‘吸氧’!”这些项目与邵阳市“体育+文旅”战略深度契合,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逻辑。
体育与农文旅的深度融合,为邵阳乡村开辟了发展新赛道。邵阳县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依托桨板公开赛和龙舟赛,年游客量突破60万人次,带动就业超1000人,旅游收入达1.2亿元。新邵县资江码头夜间经济示范区,通过“夜跑+夜游”模式,年客流量超200万人次,成为湘中地区消费新地标。体育不再是单一的运动,而是串联起生态、文化、经济的纽带,为乡村注入活力与流量。
在这里,山水不仅是风景,更是发展的底气;乡愁不仅是记忆,更是创新的灵感。当体育的热力与农耕的静谧相遇,当非遗的雅韵与科技的浪潮交融,这座湘西南古城正以独有的智慧,证明了一条真理:最美的乡村,永远生长在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之中。
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不在GDP增速的数字游戏,而在百姓可感可知的“小确幸”。当全民健身的热潮与城市发展的浪潮激荡共鸣,邵阳用无数个细节编织成一张“幸福网”,“跑者友好城市”照进现实,邵阳正以独具匠心的“民生温度计”,测量着现代化进程的质感,定义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奔跑永无止境,温情生生不息。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莫杰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