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宁:非遗进乡村 锤草凝香里的童心传承

红网时刻新闻7月9日讯(通讯员 杨彬 唐恬恬 羊海航7月7日,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委“花伴童行”社会实践团走进新宁县中房村,带领10余名乡村儿童开展“锤草印花”非遗体验活动。这场在乡野间展开的文化实践,让千年非遗技艺与童真创意碰撞出别样火花,探索出“非遗+乡村教育”的新路径。

图片1.png

合影留念。

非遗课堂扎根乡土

在村活动中心,志愿者们通过视频展示和实物讲解,向儿童介绍捶草印花的历史渊源和工艺特点。新鲜采摘的枫叶、三叶草、芒草等植物,成为最生动的教具——锯齿状叶边、心形叶片、羽形草穗,在志愿者引导下,孩子们观察着自然造物的精妙,将其转化为布上灵感。

图片2.png

活动现场。

“把花草摆好,轻轻敲,看颜色慢慢渗出来……” 在手把手指导中,孩子们将植物铺展于棉布,用锤子轻敲定格自然之美。活动现场,童趣与草木香交织,一件件带着鲜活纹路的作品在欢笑中诞生,成为孩子们掌心的 “自然勋章”。

文化传承浸润童心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是能摸得着的生活智慧。” 志愿者的话语道出活动初衷。此次实践创新采用“非遗+陪伴”模式,既通过植物拓印让留守儿童触摸本土文化根脉,又以手把手教学填补情感空缺。

“孩子们在敲打中学会观察,在创作中感受被关注的温暖。”中房村驻村书记坦言,许多留守儿童对本土文化认知匮乏,这样的活动既唤醒文化认同,又滋养心灵。团队还计划将作品制成文创义卖,用收益购置爱心物资反哺儿童,形成“创作—价值—回馈”的良性闭环,践行“扶智”“扶志” 双重使命。

这场非遗之旅播下的文化种子,正悄然生长为乡村教育与文化传承共融共生的生动注脚,彰显出青年志愿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杨彬 唐恬恬 羊海航

编辑:肖也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646941/91/1511185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