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下午
政协邵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
围绕“以新质生产力
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开展协商议政
5位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
积极建言献策
3个市直部门及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进行了现场回应
以下节选部分建议
一起来看
↓↓↓
3个市直部门及
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现场回应👇
市发改委
一、聚焦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谋长远、强支撑。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纳入“十五五”规划重点,精准谋划一批支撑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重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省规划“大盘子”。推动“要素支撑”由旧向新转换。在规划《纲要》编制中,将显著提高对人力资本投入、核心技术攻关、数据开发利用的权重。
二、聚焦科技创新动能破局,搭平台、争资金。攻坚高能级平台,实现邵阳“国字号”突破。瞄准国家级研发机构“破零”目标,集中资源支持基础好、潜力大的企业,全力争创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平台。全力争取国省资金,赋能传统企业技术改造,继续紧盯“两重”“两新”等重大政策机遇,组织“政策入企”小分队,深入重点园区和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建立项目储备库,确保符合条件的项目“应报尽报、能争尽争”。
三、聚焦品牌提升与开放合作,拓市场、强韧性。务实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强化对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支持,推动制定推广“邵阳优品”团体标准,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运用,鼓励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体系,力争年内推荐3-5家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借力跨境电商综试区拓展市场,抢抓我市获批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机遇,积极配合商务部门完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系统性规划推进海外仓建设,大力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助力传统外贸企业借力新业态闯国际市场,畅通“邵品出海”通道。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我们将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攀高向新,力争将我市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示范区”。
一、在顶层设计上再加力。突出规划先行。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纳入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十五五”发展规划。突出创新引领。持续推进规模工业企业创新全覆盖,制订关键产品和重大共性技术攻关需求“揭榜挂帅”攻关榜单。突出智力支撑。深化产教融合,支持企业选聘“科技副总”。实施“企业家培育领航计划”,组织企业家赴行业龙头企业跟岗实训提能。突出品牌特色。增强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一批国货潮品、科技良品、舌尖美品。
二、在推进数智转型上再加力。加强对接,开发一批聚焦细分行业、推动全链条转型的“小快轻准”数字产品包,以场景化方式推动传统产业数智化改造,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典型标杆。积极举办“智能制造进园区”活动,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开展诊断、提出解决方案。加快产业大数据中心建设。
三、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再加力。建立产业集群梯度培育机制,培育一批产值过30亿元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产值过1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力争实现园区省级以上产业集群全覆盖。强化供需对接,梳理和发布邵阳名优产品名录,每年举办1-2次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推动产业链就近配套和采购服务。搭建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
四、在推进产业绿色化上再加力。落实国务院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引导企业抢抓“两新”政策机遇,大力实施节能降碳技术工艺升级、设备购置与更新,推动建材等重点高耗能行业推动绿色化升级改造。积极推行绿色设计,开发推广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
市科技局
我们将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三个聚焦”点燃邵阳产业经济创新发展“强引擎”。
一、聚焦以产才融合为模式的科技成果转化赋能。针对人才制约问题,加强高端人才引育,释放人才创新潜能。
二、聚焦以科创平台为牵引的区域创新资源整合。针对平台制约问题,将加快培育国家级科研平台,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支持大校大所大企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等研发机构。全力培育创新平台,力争创建省级以上科技平台10家以上。持续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开展高新园区和高校院所“双高”常态化对接机制。
三、聚焦以转型升级为方向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针对核心技术制约问题,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激励企业加大对关键技术攻关和重要创新平台组建等研发投入;聚焦七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组织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等优势科研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实现企业需求提得出、科技成果接得住。
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在产业布局上谋深谋远。突出顶层设计,结合园区“十五五”规划编制,精准拟定先进机械装备、休闲鞋业、特色轻工等产业专项规划,新增建设三一新能源专用车、体育休闲用品、数控机床装备、智能家居家电等5个省级优势产业集群;突出空间布局,建设鞋业产业园、高端打火机产业园、物流配套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突出生态协同,加快“产研、产教、产金”融合,推动头部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企业紧密结合。
二是强化链群建设,在产业集聚上做优做强。全力抓招商引资,今年力争新引进招商项目100个,引资额超120亿元以上,争取新引进打火机产业集群、正清源环保、广信科技、中船风电、数控配套产业园、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等重点项目;全力抓产业集聚,力争铭基科技、连泰鞋业等10个原地倍增项目扩大投资不少于20亿元。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0家以上;全力抓项目落地,下半年实现13个项目开工,金盘科技16个项目竣工。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在产业动能上增速增质。在创新带动上下功夫,深化“科创飞地”建设,年内完成长沙研发中心实体化运营,与北大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个,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在“乘数而上”上下功夫。扩大数智化改造试点范围,建设产业大数据中心,实现规上企业生产数据全采集,质量追溯全体系;在品牌创建上下功夫,推进品牌升级,打造国内省内名优、邵品出海的“邵字”品牌。
四是强化营商服务,在产业服务上深耕细作。全力推进产业链跟踪服务,全程全时提供产业链培育和“解难帮困”服务;全面推行政务“一条龙”服务;全心推动“邵品出海”解难服务,协同邵阳海关建立园区通关便利化机制。
五是强化要素保障,在产业降本上先行先试创新思路,通过降低企业用电、用水、用气成本来支持产业做大做强。
来源:红网
作者: 周超 张育溪 海杰 王紫红 范谢
编辑:曾珍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