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刘惠芳 邵阳报道
晨曦微露时,邵阳县的街头已响起摩电驶过的轻响。这些穿梭在城乡的“出行伙伴”,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曾因“头顶防护”的缺失,让不少家庭蒙上阴影。如今,走在邵阳县的路上,你会发现一个明显变化:骑摩电的市民头上,大多多了一顶安全头盔——这背后,是邵阳县交警部门联合多方力量,为 “头顶安全” 下的一番“绣花功夫”。
屏幕里的安全课:从“看过”到“记牢”
“各位兄弟姐妹们,骑车一定要戴头盔!你听到的这个案例,就因为差了这顶‘小帽子’,结果……” 在城区大街小巷,这样带着乡音的提醒常出现在交警巡逻车上。
为了让“戴帽”意识走进千家万户,邵阳县公安交警把安全课搬到了群众的手机里:邵阳县公安微信公众号每月推送的 “头盔保命指南”,配着触目惊心的事故现场图和手绘的正确佩戴步骤,像本 “安全连环画”;微博上的摩电警示案例视频,评论区里“安全第一”的点赞刷屏;就连村里的大喇叭,也会在赶集日反复念叨 “头盔戴得好,平安回家早”。
截至目前,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宣传,累计吸引5万人次阅读,2万次点赞转发。不少市民说:“以前觉得戴不戴无所谓,现在刷到那些案例,摸着头就想赶紧把头盔戴上。”
街头的守护网:从“劝导”到“习惯”
清晨7点的县城主干道,早高峰交警已经站在了执勤点。看到一位大叔骑着电动车没戴头盔,他上前招招手:“叔,下来歇会儿,咱看段小视频。” 手机里播放的是当地发生的真实事故,大叔看着看着,自己把旁边备用的公益头盔戴在了头上:“确实得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样的场景,在邵阳县的街头每天都在上演。交警部门在城区路口、乡镇集市、学校医院周边布下“固定岗 + 流动哨”:早晚高峰,执勤民警逐车提醒;平峰时段,巡逻车穿梭在背街小巷,发现未戴头盔的就“拉到”路边的“安全学习点”。
执法时,他们揣着“两本账”:对首次违规的,要么现场学交规、要么帮着劝导半小时,用“软教育”敲醒安全弦;对屡教不改的,依法开罚单,用“硬约束”划出底线。电子警察也成了“隐形卫士”,24小时盯着重点路段,谁没戴头盔,很快就会收到“请去交警队补安全课”的短信。
数据显示,专项行动以来,全县累计出动警力1800人次,查处不戴头盔行为1476起,其中2013人次接受了现场教育。渐渐地,越来越多骑手养成了“上车先戴帽”的习惯。
众人拾柴火焰高:从“单打独斗”到“齐抓共管”
“小张,头盔呢?赶紧戴上,不然阿姨可要‘罚’你帮我发传单咯!”在社区劝导点,志愿者李阿姨笑着拦住了没戴头盔的快递员。这样的“民间劝导员”,全县有300余名——社区志愿者守在小区门口,“两站两员” 在村口把关。
不止如此,城管部门清理路边乱停的摩电时,会顺手把倒地的头盔扶起来摆好;交通运输部门走进快递外卖站点,盯着企业给骑手们配齐合规头盔;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则扎进小商品市场,查扣那些一碰就碎的 “劣质帽”。
3次联合执法行动,67起各类交通违法被查处;21次志愿服务活动,1169名骑手被“温柔提醒”…… 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像一张大网,把安全防护织得越来越密。
看得见的变化:从“30%”到“70%”的跨越
如今在邵阳县,随便站在一个路口数一数:以前10个骑手里只有3个戴头盔,现在7个头上都亮着 “安全信号”。交通事故伤亡数据也悄悄降了下来,医院急诊室里,因摩电事故头部受伤的患者少了,交警的值班室里,感谢“提醒戴帽救了自己”的电话多了。
当然,挑战还在:个别老乡还抱着“就骑三分钟,不用戴”的侥幸;偏远村里,警力覆盖难免有“盲区”;市场上偶尔还能见到“纸糊的头盔”……
对此,邵阳县交警部门说,这事儿得“打持久战”:接下来要把安全课开进学校、企业、田间地头,让“戴帽”成家风;要让警力跟着人流走,偏远地区也得有“移动劝导站”;还要联合市场监管部门,从生产销售端掐断劣质头盔的路,让大家戴的都是“放心帽”。
毕竟,每一顶头盔里,都装着一个家庭的期盼。邵阳县正用一点一滴的努力,让这顶“小铠甲”守护更多人的平安路。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刘惠芳
编辑:曾珍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