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写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召开之际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曾艳 刘媛  邵阳报道

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产业发展,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在科技创新。

七分钟下线一台工程车、电池经3毫米针刺不燃爆、32条产线玩转200种服饰订单、一滴油蕴含着无限科技……邵阳,这座有着深厚工业底蕴的城市,正以“老树发新芽”之势,用新质生产力走出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回望“十四五”,迈向“十五五”,在全国上下铆足干劲、抢抓机遇、重塑体系之际,邵阳如何利用新质生产力持续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将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越走越宽?

7月30日,市政协将召开“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来自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等各行各业的委员们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将围绕议题,群策群力、建言献策,开启一场顶级思想的交流盛会。

向何处“新”?转型实践指明方向

在不同历史时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总是以不同的形式推动着城市竞争力的重塑。传统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和沃土,其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变革,不仅能够改变自身形态,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还能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邵阳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深厚,传统产业以2195.94亿元的总产值,占据全市工业总量的76%,头部引领与支撑作用无可替代。但随着时代发展,传统产业面临诸多挑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近年来,邵阳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立足本地实际,大力推进智转数改、绿色转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

“新”,藏在传统产业生产线的“数智”脉动里。维克液压构建全链条数字化制造管理协同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运营成本下降16%;衡科铝材开展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过程的全面数智化改造,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95%,生产效率提升22%。全市四大传统行业累计创建的128家省级智能制造企业、299条省级智能制造生产线、3215个省级智能工位,正用“数智化”的力量,让“老工艺”焕发新生机。

“新”,绘在更为鲜亮的绿色发展底色上。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园区、26家省级绿色工厂、7家省级绿色园区,像一颗颗绿宝石镶嵌在邵阳的产业版图上;2024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3%,数字背后,是邵阳产业向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的不懈追求。

“新”,串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链条中。依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研发的八工位机床智能数控磨削系统打破进口垄断,立铣刀AI智能设计与寿命预测系统填补国内空白,五轴工具磨床砂轮在线修整装置为行业首创;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组建50余个高端人才团队,累计授权发明专利126件;湖南幸福时代组建专业技术研发团队,联合邵阳学院成立比沃研究院,通过产品实验检测、产业规划、成果转化等方式开展校企合作,让实验室里的数据在产业线上落地生根。

……

实践证明,传统产业是邵阳市发展的希望所在、命脉所系,其既是邵阳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座,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邵阳必须倾注更多精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在转型中焕发持久活力,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从何处“转”?深度调研精准诊断

当前,邵阳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成效显著,但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暗疾?传统产业要从何处转型升级?

今年3月以来,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分赴12个县市区、10个市直单位、60余家企业,先后召开座谈会12场,发放调查问卷299份,并赴湖北、江西、福建、河南等4省7市实地调研,与2家外地邵阳商会现场交流,问清实情、摸准暗疾、开准良方。

“区域竞争加剧,传统优势逐渐丧失;外贸出口受阻,产品出口下滑严重;骨干企业陷入困境,部分企业经营困难。”

“内生发展动力不够,企业家普遍存在‘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心态,传统企业普遍规模小,存在小作坊思维,且缺乏协作意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存在人才、平台、核心技术三大制约。”

“数智赋能程度不深,目前邵阳市传统产业数智化改造率不超过30%,传统企业生产技术与装备整体水平落后,工业互联网应用滞后,跨供应链数据共享机制缺失,智能化设备应用少;链群建设质量不高,链主企业不强,全市100亿级、50亿级企业仅各1家,10亿至20亿级的后备链主企业14家,储备不足,集群质量不高,产业配套不力;产业金融联通不畅,如醇龙箱包拥有135项专利,但无法利用知识产权贷款等新型融资方式筹措发展资金。”

“长沙市组建由北京大学、长沙市人民政府、湘江新区管委会三方共建的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采用无机构级别、无人员编制、无固定投入的‘三无’运营模式,其技术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在长沙。”

“为破解转型中技术与人才的双重困境,赣州市组建‘人才服务小队’,走访重点企业,梳理形成技术需求图谱;建立省内外高校专家库精准匹配企业与人才;引入的‘科技副总’保留原单位编制,服务时长抵扣校内工作量。”

……

依托新问题,探寻新路径。市政协调研组精准诊断,明确了邵阳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外地的“盆景”转化为内地的“风景”,需要转变思维、更新理念、革新模式、提升技术,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

以“新”提“质”,群策群力多“点”赋能

破解转型难题,需要靶向施策、系统发力。

谋定后动求发展,议政献策绘蓝图。7月30日,即将召开的“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将聚焦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产业链建设与产业配套、品牌建设、制度保障、产业集群等多个关键领域,为邵阳产业高质量发展绘制路径。

会上将邀请五位市政协委员、企业代表议政发言,市直相关部门将对议政发言有关问题进行现场回应,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金点子”、想出“新办法”。

对于推进邵阳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如何利用邵阳市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深厚的天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邵阳经济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敬请关注市政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欢迎你来建言献策!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曾艳 刘媛

编辑:曾珍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646941/63/1516472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