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邵阳学院学子新宁行:采撷崀山茶韵 青春智慧赋能乡村振兴

红网时刻新闻7月13日讯(通讯员 刘羽炫 朱可馨 申雅鑫)近日,邵阳学院文学院“崀山红韵,青锋助新”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邵阳市新宁县舜皇山,开展为期两天的产业调研与文化探寻之旅。促进团成员们躬身田间车间,体悟茶农辛劳,传承制茶匠心,并运用新媒体为茶产业注入活力,以青春智慧践行助农兴村之路。

图片1.png

促进团成员在舜皇山茶园学习采茶。

指尖采撷,方知茶香源头艰辛

7月9日,舜皇山茶园绿意盎然。在当地茶农悉心指导下,促进团成员身背竹篓,俯身于齐肩茶树间。“采茶讲究手法,得用提手采。”茶农边示范边讲解,“拇指食指轻捏芽叶底部,向上提摘,指尖掐会伤树损叶。”促进团成员们指尖轻触嫩芽,反复练习,汗水浸湿衣衫。这一篓篓鲜叶的累积,不仅让他们亲身体验了茶农日复一日的辛劳,更深刻理解了从茶园到茶杯漫长旅程的起点之重。

图片2.png

舜皇山茶厂负责人为促进团讲解传统制茶技艺。

八艺传承,匠心守护一缕茶魂

7月10日,促进团成员走进舜皇山茶厂。宝庆工匠、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唐守祥在车间入口,首先介绍了袁隆平院士题赠创始人唐爱民的对联“大爱无私济万家,平民有志富中华”,墨迹间承载着茶产业富民的厚重期许。步入车间,唐守祥对照传统制茶工艺图,详细阐释坚守的八道古法:“从摊晒醒叶、炒青锁香、揉捻塑形,到渥堆发酵、干燥摇青、手捻精修,直至封装成茶。守艺,只为留住舜皇山茶的本真之味。”墙上的图示与他沉稳的讲解相映,让传统匠心的温度触手可及。在唐厂长指导下,促进团成员们动手体验白茶制作,见证一枚嫩芽历经萎凋、干燥蜕变香茗的奇妙历程。成员胡琪感叹:“原来一杯好茶背后,是无数繁琐工序与茶农智慧汗水的凝结。”

图片3.png

促进团成员在舜帝茶庄茶博物馆了解茶文化历史。

云端赋能,青春智慧拓宽茶路

探寻不止于技艺。在舜帝茶庄茶博物馆,促进团成员们透过古代茶具与现代机械的演变,深入了解了新宁悠久的种茶史及“帝子灵芽”等特色茶的起源与品质。他们更关注茶产业的现代发展脉搏。调研发现,茶庄正积极构建“野茶基地+有机茶厂+森林康养”的生态产业链,有效促进茶旅融合。为助力品牌传播,成员们迅速行动,运用短视频拍摄、线上直播等新媒体方式,将舜皇山茶的魅力与制作故事实时传递至广阔网络空间,为提升茶庄知名度、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此次新宁之行,是课堂所学与社会所需的深刻对接。大学生们脚踩泥土感知产业,触摸匠心理解文化,以数字技能反哺乡村。邵阳学院文学院“崀山红韵,青锋助新”乡村振兴促进团将继续深入乡村,探索产业与文化振兴新路径,让青春智慧在广袤乡土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刘羽炫 朱可馨 申雅鑫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646941/57/1512258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