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传承苗乡文化,奏响时代新声——记城步木叶吹歌非遗传承人杨昌鑫

红网时刻新闻12月31日讯(通讯员 陈科帆)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下团村,有一位名叫杨昌鑫的苗族青年,大家喜欢亲切地叫他“阿牛哥”。他作为木叶吹歌的非遗传承人,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承和弘扬着苗乡文化。

“作为木叶吹歌的非遗传承人,我想用我手上的这片小树叶,吹出一个简单的旋律,作为引子,跟大家一起重温经典……”11月23日,在湖南生态旅游节第十八届岳麓山红枫节开幕式暨“麓枫弦歌 生生不息”森林交响音乐会上,杨昌鑫携手大型交响乐团,以木叶为笛,深情演绎了湖南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木叶吹歌的清新悠扬与交响乐的磅礴大气完美融合,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随后,他又受邀来到湖南大学,给大四的学生上了一堂关于民族文化和非遗文化的课,并现场以木叶为乐器,演绎了经典湖南民歌《浏阳河》,赢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近日,又受国家民委的邀请,到首都北京展演和传播城步苗乡的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

图片1.png

杨昌鑫用木叶吹奏《挑担茶叶上北京》。

杨昌鑫出生在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父亲杨光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叶吹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江南一叶”。在家庭的熏陶下,杨昌鑫从小就对苗乡文化中的山歌、芦笙、木叶吹奏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他跟着父亲练就了一口绝活,熟练掌握了木叶吹歌的技巧,深知“声音是嘴唇气流与木叶共振时发出的,选叶要选不老不嫩、不厚不薄、没有锯齿而且有韧性的”。

图片2.png

非遗传承人培训班上杨昌鑫在教木叶吹歌。

2007年,杨昌鑫在祖辈传承下来的老屋开办了农家乐,取名“新铺里”。在杨昌鑫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新铺里”几经发展,成为了县里“头字号”的苗族农家乐和“地域文化集散地”。这里不仅有古香古色、充满苗族风味的长廊和正屋,还建有民族文化博物馆,展览着苗乡历史悠久的农耕文物。

“新铺里”的杨家兄弟姐妹传承了“纯朴忠厚友善亲邻”的好家风。杨昌鑫的父亲杨光清曾六次登上央视节目,还登上了《中国国防报》,为苗乡争得荣誉。杨昌鑫伯父杨光勋老人创办 “自强图书宬”,为乡邻们播撒读书的种子,被授予“中国好人”称号。受良好家族教育的熏陶,湘潭大学毕业的杨昌鑫,放弃了长沙稳定的工作,毅然回到了城步苗乡,成了新铺里的掌门人,经营着民俗农庄和农耕文化博物馆,发扬和传承苗乡民族文化。

图片3.png

杨昌鑫讲一一盏马灯的故事。

在传承父亲衣钵的同时,杨昌鑫还积极探索创新之路。2020年,他在“新铺里”一层设立了“城步红色故事讲习堂”,担起了传扬红色故事的重任。他常常向人们讲述“一盏马灯”的红色故事。博物馆展柜里的这盏马灯是1934年红军送给他老奶奶的,承载着杨家人知党史感党恩的心路历程。

民族文化博物馆设立在“新铺里”的二楼。二十多年来,杨昌鑫和父亲一直致力于挖掘、搜集、整理、修复散落在民间的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社建”文物,现馆藏有清代的脚踏纺车、同治官斗、石磨、老农具等老物件600余件。博物馆免费向全社会开放,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在杨昌鑫的努力下,“新铺里”从一家普通的农家乐发展成为了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

图片4.png

杨昌鑫在向游客介绍民族文化博物馆里的老物件。

近二十年来,杨昌鑫作为木叶吹歌的非遗传承人,接待过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还有19个国家的外国游客。他先后九次被中央电视台的七个不同频道报道过。他用一片小小的树叶,不仅吹出了苗乡的文化底蕴,更吹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他的努力和成就,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木叶吹歌这一独特的非遗文化,也为城步的文旅发展和苗乡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相信杨昌鑫会继续在传承和弘扬苗乡文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木叶吹歌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陈科帆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646856/75/1459135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