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乡村,那片充满希望与潜力的土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下,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即日起,红网邵阳站、时刻新闻邵阳频道重点推出《兴乡记》大型融媒体报道,记录那些乡村奋斗者、创新者与坚守者的故事,展示探寻乡村振兴背后的力量,发现乡村发展的新机遇,展现宝庆大地上,美丽乡村焕发勃勃生机的绚丽画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也 刘峙坚 通讯员 付思佳
十年前,如果有人说石榴村有一天会成为国家级示范村,肯定没人会信,因为那一年它还是省定贫困村。也是那一年,石榴村做出了一个决定,将广东惠州做长途客运线路调度的尹邦忠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石榴村位于洞口县高沙镇蓼水河上游,因村中有一丘大田形似石榴而得名,这里也曾因百年的手工青瓦制作历史而远近闻名。但传统手工制瓦被市场淘汰后,全村的70多座瓦窑导致大量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加之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良田被抛荒,或被改种单季稻。彼时的石榴村,村经济“一贫如洗”,环境“一塌糊涂”。
洞口县高沙镇石榴村航拍全貌。
石榴村时任村支书曾昭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甩掉贫困落后的帽子,石榴村需要一位有眼光、有见识,让大家又能信服的经济能人。他将目光锁定在了尹邦忠身上。
尹邦忠在外闯荡多年,事业有成,又是土生土长的石榴村人,对这里一草一木都深有感情,曾昭林认为他能够担起石榴村发展的重任。为了打动尹邦忠,曾昭林特意在春节期间找到回家过年的尹邦忠。
尹邦忠回忆,当时老支书只用了两句话就打动了他,“你在外面再成功,老了终究还是要回来的。”“自己会赚钱是小本事,能带领着村里人一起赚钱才是大本事。”
2014年换届选举,尹邦忠当选为村书记,也挑起了石榴村发展的重担。“当时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就500元,还是园艺场出租的租金。”在外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尹邦忠,要改变就必须从土地上做文章,只有盘活土地并加以利用,石榴村才有发展契机。
石榴村党支部书记尹邦忠。
土地流转是尹邦忠迈出的第一步,同样也是最为艰难的一步。在农村,地块不同、地力不同,土地在村民心目中的分量也不一样。“当时小田改大田,需要流转一户村民的土地,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那户村民都不同意。”见此情形,尹邦忠果断转变策略,根据国家规定,流转土地除了转包外,还可以调换,最终以地换地方式获得了该村民的认可。
这样的小插曲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并不少见,那段时间尹邦忠每天都在16个村民小组之间奔走,和村民们座谈,宣讲土地流转的好处,调处矛盾。尹邦忠也及时微调了工作方式,采取比较灵活的土地流转模式获得了村民的赞同。2015年,石榴村80%的土地进行了流转,流转土地面积达2700亩。
土地流转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开始好转。尹邦忠并没有停下脚步,将成立专业合作社的设想摆在了所有村民面前。“农民也能当股东,农民也能成为投资人。”但投资意味着风险,面对村民的迟疑,尹邦忠与其他三名党员干部带头入股。石榴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专业种植合作社。合作社采用“村委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石榴村双季稻种植示范基地,村民以自愿的形式在合作社参股或就业。
“没有机械化就没有未来的。”在尹邦忠的牵头下,继“金穗种植合作社”后“明友农机合作社”挂牌成立,先后投资468万购买犁田机、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机、烘干机36台,农业生产从犁田插秧到收割烘干到米加工全程实现机械化操作,建立了产、供、销服务一条龙体系。
水稻种植走向正轨后,石榴村又成立了柑橘、油菜、中药材合作社,种植了大棚蔬菜。随后,石榴村破天荒长出了“有限公司”的牌子——石榴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挂牌。至此,石榴村“5个合作社加1个公司”的农业产业圈已然成形。
石榴村土地流转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有了“5+1”,尹邦忠对村民增收有了“底气”。他有个“大胆”的想法,让村民变工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领工资。在村“两委”会议、合作社工作推进会上,尹邦忠提出,石榴村流转的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田间管理,按400元每亩的流转费用支付给农户。同时,邀请农户为合作社工作,根据劳动强度按120元/天或15元/小时的工资计算,每月5日准时发放。
此举不但解决了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流,就业人员年工资最高达3万元,让村民在家门口既得租金又领到了工资。2017年,石榴村实现整村脱贫。
2019年,为稳定脱贫不返贫,建好后续扶持产业,尹邦忠再次牵头,在易地搬迁点创办了石榴村凯创电子扶贫车间,让50余名易地搬迁户就近就业。每年光场地租赁就为村经济增收2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2021年石榴村集体经济收入22.8万元。
石榴村有了产业,石榴村的村民的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但在尹邦忠的眼里,石榴村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尹邦忠说,“当村书记的,要看到五六年以后的事,自己脑袋里要有蓝图。”于是,他将集体经济收入全部投入村庄建设,一条3.5公里长,集绿化亮化、休闲观光,同时兼顾防洪的沿江大道破土而出。同时,修建了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平台和文化广场,全村铺上了油沙路,三条绿化带遍布全村三大片区。
石榴村集体经济收入建成的油沙路。
“以前夜晚都不敢去的地方,现在都亮起来了。”更让村民们想象不到的是,2024年在石榴村文化广场举办了“产业兴村幸福石榴”秋季“村晚”文艺活动,这场晚会见证了石榴村十年的蜕变。
“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省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这些荣誉接踵而至落户石榴村。村民们除了感慨,更多是对村书记尹邦忠眼光精准的赞叹。而此时尹邦忠已经开始规划石榴村的下一个“五年计划”。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这一步我们已经迈出去了,石榴村下一步是乡村旅游。”尹邦忠说,建设稻田式公园村庄,在流域河段规划一条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线路,再结合村内山水风光资源和连片产业基地打造“三山一水”(狮子山、虎形山、卢戛山和蓼水)生态农业园。
“田中有造型,田边有观光车,在村里能吃能住,村集体收入再上新台阶。”在尹邦忠眼里,仿佛看到了石榴村未来的振兴蓝图。
兴乡记④丨邵阳县金盆村:让“菜篮子”成为百姓致富的“钱袋子”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肖也 刘峙坚 付思佳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