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驻村干部需掌握“四种语言艺术”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8日讯(通讯员 匡飞扬)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征程中,驻村干部作为连接城乡、贯通政策的桥梁,其作用愈发凸显。如何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深耕细作,不仅需要脚踏实地地行动,更需掌握一套独特的“语言密码”,以精准高效的沟通艺术,解锁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讲好“乡土话”,让政策“声”入人心

政策法规是乡村振兴的指南针,但其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于让村民听得懂、记得住。驻村干部需将那些生硬的条文转化为村民耳熟能详的“乡土话”,用他们身边的事例、熟悉的语言,将政策红利娓娓道来。比如,将医保政策形象地解释为“生病的时候,国家给咱报销医药费,就像有个‘健康钱包’,让咱看病不再怕花钱”。通过这样的转化,政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天书”,而是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常便饭”,真正做到了“声”入人心。

多说“暖心话”,化解矛盾于无形之中

农村是个大家庭,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在所难免。驻村干部在处理这些矛盾时,需摒弃官僚作风,以“暖心话”为媒介,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面对村民的诉求和不满,一句“咱们一起想办法”,不仅传递了解决问题的决心,更彰显了为民服务的情怀。这种贴心的交流方式,能够迅速拉近与村民的距离,让他们的心结得以解开,矛盾在无形中得以化解,为和谐乡村的建设奠定基础。

讲好“地方话”,深入调研寻得真谛

每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背景,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驻村干部需学会讲“地方话”,这不仅是一种语言上的适应,更是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融入。在田间地头,用方言询问庄稼长势,与村民共话家常;在村头巷尾,聆听手工艺人的故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交流方式,能够让村民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从而更愿意分享真实想法和情况,为调研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制定。

精通“专业话”,提升工作实效性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驻村干部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掌握“专业话”,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指导农村工作。在农业生产上,要懂得科学种植、绿色防控;在乡村建设上,要了解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只有自己成为“内行”,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以专业的建议和指导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高效落实。

驻村干部的“语言密码”是乡村振兴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沟通艺术。通过讲好“乡土话”“暖心话”“地方话”和“专业话”,不仅能够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更能够精准施策,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共同期待,每一位驻村干部都能成为乡村振兴的“语言大师”,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匡飞扬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646854/62/1439924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