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武冈市:“金种子”背后的产业密码 全国每50粒种子就有一颗产自武冈

红网时刻新闻7月24日讯(通讯员 刘洁 王茜霆)眼下正值水稻制种授粉关键期,7月22日,在武冈市邓元泰镇马梓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团队正紧锣密鼓地对即时取回的制种样品进行幼穗拨检,确保杂交水稻父本母本花期同步顺利相遇,保障种子的高产量和高质量。

01.jpg

科研团队对取回的制种样品进行幼穗拨检。

“花期相遇是制种关键,一旦相遇不良,将直接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博士雷斌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忽视的严谨与执着。近段时间,研究团队通过每日的幼穗拨检工作,精准预测父母本的花期相遇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确保花期相遇的顺利进行。根据目前预测,花期相遇情况较为理想,预计每亩水稻制种产量400斤以上,为武冈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注入了强心剂。

武冈作为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农业底蕴,成为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的重要摇篮。数据显示,全国每50粒水稻种子中,就有1粒源自武冈,年产量高达1360万斤,占全省20%。这里水资源丰富,现有耕地71.78万亩,其中适宜杂交水稻制种的水田达18万余亩,近三年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3万余亩,平均每亩产种量达425斤,合格率高达98.5%。这些种子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更有30%远销海外,成为中国农业的一张闪亮名片。

近年来,武冈将杂交水稻制种作为农业重要产业来抓,为保障种子的质量与产量,在制种产业各个环节都下足了功夫。从核心制种基地的建设到小型制种基地的覆盖,从制种重点乡镇的培育到标准化制种基地的推广,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制种产业体系。目前,全市拥有6个核心制种基地、20余个小型制种基地。制种大户有271户,11210名农户参与制种,为制种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中午12时许,烈日当空,在马梓村的制种田里,制种户翁勇军正操作着无人机对水稻进行授粉作业。只见无人机在离穗层1.5米至2米的低空飞行,螺旋桨所产生的风力让稻浪翻涌,制种父本的花粉粒形成的粉尘被高高扬起,均匀地飘向母本。不到一分钟,一亩田就完成了无人机授粉作业。

04.jpg

无人机对水稻进行低空授粉。

“耕种有机械,收益有保障,种得多,挣得多。”翁勇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今年种植制种水稻400亩,自2023年实现全程机械化后,制种面积翻了2倍,成本下降了8%,亩增产10%。

市农业农村局种业股股长廖彩英介绍,“现在推广的农用无人机授粉效率,在两个小时内授粉二次到三次,作业面积可以达到50到70亩,而人工拉绳辅助授粉只能完成约5亩。”

机械化与智能化,是武冈制种产业腾飞的翅膀。机耕、机插、飞防、机收……一系列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制种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全市水稻制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85.3%。

为确保制种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武冈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和社会资本,构建了以市现代种业产业园为核心的“1+N”种子生产加工模式,日烘干能力突破260吨,为制种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武冈还建立了161个制种村级服务站和33家制种社会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现代化制种机械设备700台,专业化服务人员达108名。”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金亮告诉记者,“通过给制种户提供免费的飞防和机插社会化服务,有效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成本,进而提升了他们的收益。农户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种植积极性自然高涨。”

质量是杂交水稻制种业坚定不移的追求。通过与湖南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以及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种子企业的合作,武冈建立起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和种子质量认证基地,60平米的检验室、55台检测设备,无数次种子样品检测,为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邓元泰镇蔡家塘村种子质量认证基地,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的对水稻种子进行发芽率检测,净度分析,通过扦样初检、送检复查等手段,确保每一粒种子都达到国家与市场的严苛标准。

05.jpg

基地工作人员对水稻种子进行显微镜解剖。

“质量是种子市场的生命线。”种子质量认证基地负责人李涛说,每一个水稻新品种,国家对其发芽率、纯度指标有严格标准,芽率要达到80%,纯度达到96%,若不符合标准则不允许推广。为确保“绿穗子”结出“金种子”,在制种水稻授粉、收获期,检验人员都要深入地头抽检。

“良种更离不开后天努力。”在制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下,全市水稻新品种层出不穷。目前,武冈已拥有水稻新品种67个,每个新品种的背后,都离不开优质的亲本组合和精准的花期调控技术,折射出科研人员对技术的无上追求和辛勤付出的努力和坚忍。

“只要种子品质好,就不怕挣不到钱。”邓元泰镇蔡家塘村61岁的杨期武种植制种水稻1000多亩,去年,每亩产量达500多斤,每亩纯收入不低于2500元。杨期武乐呵呵地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种子每斤收购价8.5元,还有政府每斤5角钱奖励,扣除成本后,挣了200多万。今年政府奖励更给力了,每斤一块钱!我估摸着今年能挣近300万呢!”

06.jpg

基地工作人员对水稻种子进行显微镜观察。

据了解,制种是订单农业,为激发农户的种植热情与积极性,武冈建立了严格的奖励机制,鼓励农户提升种子品质。只要种子纯度达到98%、发芽率达90%、净度达99%、水分控制在12.5%以内的认证标准,每斤种子可获得1元的政府奖励。李涛解释道:“纯度越高、质量越好。只要是经过严格认证的种子便是市场上公认的‘金种子’。”

武冈还通过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全程监管制度,让武冈种子市场管理更加规范化、透明化。近三年,全市共检查企业20家(次),检查基地生产面积9万余亩、检查种子经营门店600余个(次),有效保证了武冈种子持续稳定发展。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武冈正以杂交水稻制种为笔,以科技为墨,以汗水为纸,描绘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产量与质量的并驾齐驱,不仅铸就了“金种子”的辉煌,更为武冈农业现代化进程贡献了宝贵力量。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刘洁 王茜霆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646841/66/1412361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