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神经末端”,是最靠近人民群众的关键地方,要想做好基层工作,广大基层干部要大力发扬“四下基层”真抓实干的精神,主动在“四下基层”中扮演好“宣传员、调查员、接待员、办事员”,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学透政策理论,做好政策宣传员。以往的政策宣传要不就是印刷好手册当“甩手掌柜”,要不就是在宣传过程中解答的支支吾吾,导致基层群众对政策知晓度和理解力不够深入,这些无不切切实实的要求党员干部摆脱这些“无用”的宣传,在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上一点都不能敷衍马虎。要积极去当好宣传员,就要去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将政策方针内化于心,在开展宣传时也要少一些“书面语”多一些“大白话、土话”,只有与老百姓同挤一根凳子,在轻松、和谐、欢乐的氛围中让党的政策方针滋润群众的心田,才能打开他们的思想大门。
走进田间地头,做好研究调查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的《论衡》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检验,深刻的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去办实事,绝不能稀里糊涂办群众不满意、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值得思考的是,如何了解民心所向?我想只有党员干部们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才能看到最真诚的一面,获得最真实的资料,进一步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方向。不仅如此,在下基层时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小学生”的心态,要俯下身子向群众不耻下问,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地了解群众的想法,进而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
聆听基层民声,当好信访接待员。信访工作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更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连心桥”。要当好信访接待员,做群众的“知心人”就不能推诿扯皮,把群众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这不仅耗没了群众的耐心,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要化被动为主动,从“等信访”转变到“主动出击”,主动上门敞开心扉回应群众的诉求,着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所有的信访案件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
牢记为民宗旨,当好群众办事员。“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更是提高办事效率的最直接体现。近年来,各地政府开展的“带板凳进村”活动,面对面地解决大小矛盾,群众反响持续叫好。这些成功的案例无不在告诉我们党员干部要摒弃群众“排队候诊”的模式,而是要和村支委、村干部集体上门“会诊”,要“把稳脉、开好方、治好病”,同时也要有一股较劲的心态,要与自己较劲与问题较劲,秉持着与疑难杂症硬碰到底的心态,下功夫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红网
作者:张莒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