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宝石”的生命传奇——湖南崀山朱鹮野外种群的故事

红网时刻新闻6月20日讯(通讯员 兰绍华 罗先武 鄢跃斌)6月16日6时30分,丹霞群峰环抱的湖南省新宁县崀山镇石田村,凉风习习,勤劳的人们已在田地里忙碌,头顶不时掠过几只朱鹮。

饲养员刘叙勇像往日一样,来到崀山景区禁山脚下的朱鹮保护管理站,赴一场美丽的约会。

图片 1.png

飞翔中的朱鹮。

神奇的精灵

刘叙勇打开泥鳅池盖,网了数十条泥鳅到桶子里。抬头望去,近处马尾松高高的树枝上,已陆续飞来十来只朱鹮:红顶长喙,脖颈修长,美丽飘逸。它们一边翘首等待着刘叙勇的投食,一边嬉戏,发出酷似人声的“呵呵”声。

图片2.png

朱鹮立枝头,等待刘叙勇。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朱鹮被列为濒危保护等级,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们称之为“东方宝石”。2022年,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和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崀管局”)先后从外省引进了24只朱鹮,在石田村放归大自然。

刘叙勇将泥鳅倒入“鹮田一分”的小田里,又仔细查看了隔壁的“鱼稻轮作”田里的禾花鱼。几天前,他按照崀管局的安排,往田里投了8000尾禾花鱼。

图片3.png

“鱼稻轮作”水田边的朱鹮。

刘叙勇拿出高倍观鸟望远镜,细心观测“东方宝石”。这些长喙、凤冠、赤颊的精灵,在树枝间飞来跃去。大约20分钟后,两只朱鹮张开白里透红的翅膀,滑翔过来。它们在“鹮田一分”“鱼稻轮作”的水田上空盘旋一两圈后落下,啄食一条条泥鳅和禾花鱼。此后,又有8只朱鹮从马尾松林里飞出,落在田里觅食。

刘叙勇观察到,朱鹮进食很讲究,只吃活蹦乱跳的泥鳅、小鱼等等。长喙啄紧泥鳅后,在水里左右晃动几次,将泥鳅身上的泥巴洗干净才吃。他还注意到,已经自由飞翔、自主觅食十来天的两只小朱鹮,也先后飞过来。它们的身形小一些,一开始有些胆怯,在树枝上观望了一阵,看到其他朱鹮在田里啄食泥鳅、小鱼后,也加入了觅食的团队。

幼鸟的蜕变

这两只小朱鹮的“爸爸妈妈”,标号为3G(雄)和2G(雌)。

刘叙勇回忆,今年3月14日和15日早上,他用望远镜监测发现,2G先后在巢里下了两个蛋。他马上向崀管局资源保护科科长赵佳健报告,得到继续密切监测的指示

朱鹮的天敌很多,在石田村主要是蛇和鹰。为了确保安全,刘叙勇和崀管局派驻管理站的专家再次来到2G孵蛋的马尾松下,检查防护设施是否完好。

赵佳健介绍,他们在每个朱鹮巢旁安装了高清摄像头,24小时监测保护。在朱鹮巢附近,用油纸将贴近地面的树干全部包裹起来,并在油纸上涂满黄油,防止蛇上树。他们还在巢周围支起一张网,防止朱鹮蛋从高空落下。同时,适度砍去隔壁树的枝条,既要防止蛇沿着隔壁树枝爬进巢,又要保证巢旁空间不太大,避免被老鹰入侵。

4.png

朱鹮蛋。

在人类的悉心保护下,2G、3G专注于“繁殖大业”。4月11日和12日,两只幼鸟先后破壳而出。刘叙勇说,朱鹮的食量很大,两只亲鸟除了在管理站旁的饲养区觅食外,还经常飞到较远的地方觅食。

两只幼鸟慢慢长大,就尝试出巢活动。刘叙勇注意到,两只幼鸟出巢后,就不再回到巢里去了,在附近树枝上夜宿。此时,它们仍需要亲鸟觅食喂养。

5月30日清晨,刘叙勇惊喜地发现,两只幼鸟已由“爸爸妈妈”分别带着飞出树林觅食。6月1日,两只幼鸟各自展翅飞舞,已经能够四处自主觅食了。

崀山景区生态环境好,周边的河流、水田和山塘水库内鱼、虾、蟹、泥鳅等水生动物丰富,为朱鹮提供了较充足的食物来源。“我们在7公顷多的水田里开辟了‘鹮田一分’,并升级为‘鱼稻轮作’,为朱鹮补充了大量的食物。”刘叙勇说。

残酷的自然

朱鹮既害怕人类,又依赖人类。所以,它们筑的巢和生活范围一般选在村庄旁边的树林里,与人类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人类营造的良好生态,为朱鹮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虽然人类极尽所能保护朱鹮,但蛇等天敌防不胜防。

标号为13G(雌)和21G(雄)的两只朱鹮,被专家们确定作为科研对象,留在直径30米的大网笼里。13G今年5月下蛋后,在21G筑好的巢里专职孵蛋;21G每天忙着觅食,喂给13G吃。可惜的是,“夫妇俩”艰苦努力了30多天后,13G仍然未能孵出小“宝宝”,只得放弃了这个“寡蛋”。

大自然是残酷的。一谈起去年那一窝遭遇不测的幼鸟,刘叙勇就有些伤感。

2022年9月第一批野化放归的6G(雄)和1G(雌),飞到了崀山镇黄背村的马尾松树林生活。去年4月,1G孵化成功的4只幼鸟,两只不幸被蛇咬死,两只被咬伤翅膀。

5.png

工作人员正在救治幼鸟。

监测到这一情况后,崀管局技术人员和刘叙勇马上赶到现场,在医疗人员的协助下紧急救助那两只受伤的幼鸟,又送到长沙生态动物园救治,但因为伤情过重,未能让那两只朱鹮飞起来,目前留在了动物园。

种群的新生

这里的第一代朱鹮,分别来自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和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2年,为了提升南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重建全球纬度最低的可自我维持的朱鹮野外种群,南山国家公园分两批次引进朱鹮24只,并成功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崀山景区放归。

6.png

等待配偶的朱鹮。

为加强对朱鹮的保护力度,崀管局组建了一支6人的专业管理团队和一支17人的执法队伍。同时,形成科研、保护、监测一体的县、镇、景区、村全覆盖的四级保护网络。专家们经过反复考察,在石田村设立了朱鹮保护管理站,配置了监控室、食料储藏室、医疗救护室等硬件设施,安装了可360度旋转的高清摄像头,能够无死角24小时实时监测。一直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刘叙勇,经过系列专业培训,被选为朱鹮饲养员。每天,除了刘叙勇,还有崀管局轮流配备的1名技术人员全天候为朱鹮们服务。

刘叙勇回忆,两批引进的朱鹮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先后放飞,迅速适应了崀山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放飞的朱鹮,有17只在石田村活动,其余7只朱鹮分布在周边的联合村、黄背村,稍远的到达金石镇永济村,最远的到达广西资源县梅溪镇大坨村。

对于野化放归的朱鹮,专家们的建议是:尽量不惊扰它们。此前,崀管局派出团队多次来到广西资源县梅溪镇大坨村宣传政策,培养了信息员。据信息员反映,生活在大坨村的那只朱鹮状态正常。

7.png

雌雄朱鹮齐欢唱。

经过工作人员的全方位宣传,近两年来,当地从未发生过人伤朱鹮的案件,各处呈现出“人鸟共生”的和谐景象。现在,崀管局正在持续开展朱鹮生存环境、生活习性、野外生存、人工饲养、救护救助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创造朱鹮种群从濒危到繁荣的生命传奇。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兰绍华 罗先武 鄢跃斌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646840/64/1401703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