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国土地日丨邵阳检察:凝聚法治合力严守耕地红线

80748872d8a3eed23d1ae9e05581fc7_proc.jpg

红网时刻新闻6月26日讯(通讯员 罗沛)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田地丰则仓廪实,仓廪实则天下安。粮食,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一头连着国家安全。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近年来,邵阳市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凝聚法治合力,多措并举,持续发力,牢牢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据统计,近三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通过办案督促保护、恢复被非法改变用途或占用的耕地920余亩,复耕复种抛荒耕地3.7万余亩。


28241db0d6f106b5137cdcfa5a61015_proc.jpg

借公益诉讼之力,扩大耕地保护朋友圈

一直以来,邵阳市检察机关始终坚持把耕地资源保护作为公益诉讼重点办案领域,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扛稳守牢耕地红线政治责任,而加强和支持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既是法治邵阳建设的具体实践,也是保障邵阳市“二中心一枢纽”战略目标落实落地的重大改革举措。

为此,邵阳市人民检察院主动向市人大、市人民政府报告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制作《公益诉讼检察白皮书》报告履职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会议决议。

2019年,邵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通知》,将行政机关对回应诉前检察建议、配合调查、行政应诉和判决执行等支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事项纳入法治政府建设内容。

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了《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

此后,新邵、武冈等8个县市区党委、政府陆续出台支持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文件,绥宁、邵阳县等6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相继作出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

规范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同心圆越来越大,耕地保护的公益队伍也愈发壮大... ...

“耕地保护是我们日常志愿工作中的一项重点任务。”通过“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全市220余名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担任“益心为公”志愿者,加入了耕地保护的朋友圈。

邵阳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负责人介绍道:“2022年以来,邵阳市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耕地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00件,其中涉‘非农化’和‘非粮化’监督案件46件,监督力度逐年加大也更加精准。”

在田间地头,写下耕地保护的检察建议

夏至到来,白昼渐长。眼下正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种植早稻的区域则处于抽穗扬花期,更是丰收的前奏。

在新宁县金石桥镇曾家桥村,种粮大户曾琳峰忙碌在田间,给稻田除草。“禾苗长势很好,丰收在望。”曾琳峰说。

眼前33亩绿意盈盈的稻田,曾于2009年被某苗木公司租用。2023年,新宁县检察院在督查过程中发现基本农田被占用,立即向该县自然资源局和金石桥镇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并邀请县人大、政协机关一起公开听证,督促问题解决,基本农田在去年底恢复到位。

在邵东市火厂坪镇高峰村,一株株葱绿的秧苗整齐排列,3个月前抛荒的30.58亩耕地、高质量农田已全部复耕复种。邵东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前往开展实地回访,看到眼前的景象,心里感到由衷高兴。

今年3月,邵东市人民检察院根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梳理了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发现其中第88号、第134号提案中指出邵东市辖区内仍存在耕地抛荒现象,部分高标准农田也因建设后期管护不到位而撂荒。邵东市人民检察院向上述4个乡镇制发了检察建议,坚决制止和纠正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确保种粮耕地面积稳定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落实、问题整改的有力武器,但检察建议“回而不改”的问题也时有发生。针对检察院、法院办理生态环境案件的难点,邵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职尽责,助力疏堵解困。

今年4月25日,邵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工作的决议》。《决议》规定,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督导督查,并将检察建议的落实整改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内容。

“该项《决议》通过后,全市检察机关发出的检察建议被重视,各项问题的整改速度也明显加快。”邵阳市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部负责人如是说道。据了解,今年1月至6月,全市检察机关制发耕地保护领域检察建议11件,采纳率达到了100%。

放眼乡野,越来越多老百姓自发、自觉地保护耕地。因为他们知道,法律,这股强大的力量也在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翘首以盼着秋收的喜悦。


1719287996865_proc.jpg

左手搭右手,他们扎起耕地保护的篱笆

邵阳市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地和丘陵约占全市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多田少、人多地少,耕地保护压力大,在土地执法监管中,通常也会遇到一些难题。如调查取证难、违法制止难、强制执行难... ...

都说芒种打火夜插秧,插秧还需老乡帮。一道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好在邵阳,“田长+检察长+警长”这三位名字带“长”的好汉,心想到了一块。

去年10月24日,邵阳域内一处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养猪场被拆除。拆除过程并不顺畅,良田必须是粮田,但有当事人并没有红线意识。自然资源部门和乡政府曾多次派人对当事人做思想工作,并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责令其拆除违法建筑物,但当事人并未执行。后经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三个部门合力,违法建筑被依法拆除,地块进行了土地平整,并完成了复耕复种。

在耕地保护的“国之大者”中,邵阳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三长”制度,凝聚合力,严格土地执法监管,蹚出了耕地保护依法治理新模式。

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全面排查、专项执法检查、查处各类自然资源违法行为。检察机关负责在非法占用农用地等案件会商等方面提供指导;对公安机关提请逮捕或移送审查起诉的,及时审查;对符合逮捕、起诉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及时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等。公安机关则负责配合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涉嫌犯罪的违法线索提前介入,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土地、矿产违法犯罪案件。

据了解,“田长+检察长+警长”制度经过近一年多的摸索,已然成为邵阳扎牢严格土地执法“篱笆”的稳固桩基。截至2023年12月8日,邵阳市2023年自然资源部卫星图片显示,违法用地的数量、面积和违法占用耕地的面积同比2022年分别下降63.97%、75.13%、71.68%。

保护耕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会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邵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文忠表示,全市检察机关将坚持依法能动履职,精准实施法律监督,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犯罪,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切实扛起保护耕地安全、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为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罗沛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646840/60/1403671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