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退役不褪色,创业再启航 | 绥宁:以竹代木,与南竹产业“擦出火花”

编者按:在邵阳这片沃土上,一群退役军人正焕发出崭新的活力,怀揣对家乡的热爱,投身于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昔日,他们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如今,脱下军装,身披新时代的战袍,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繁荣的新引擎。他们以智慧为笔,汗水为墨,书写退役不褪色的辉煌篇章。他们不仅是乡村振兴的践行者,更是产业发展的引领者,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有80万亩竹海,竹浪起伏之间,人影若隐若现,其中不乏退役军人,他们采伐、运输、加工南竹,在发展县域支柱产业南竹产业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绥宁县用好用活退役军人资源,引导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与南竹产业“擦出火花”。

伐竹运竹,就业路更宽更广

绥宁县麻塘苗族瑶族乡溪口村,退役军人侯宁挥舞柴刀,10米高的南竹应声倒下,然后顺着11.7公里的修竹道,被整整齐齐放在马路旁。

“我们在采伐南竹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运输难的问题,我们就和退役军人服务站反映,他们会及时和林业局沟通,一条条修竹道就修好了。”退役军人侯林高兴地说。

2021年,侯宁从部队退役回乡,在绥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中,对南竹产业有了更清楚的认知,也确定了今后就业方向。

同年,退役军人周本清从部队退役回来,得益于适应性培训的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等课程,他顺利成为一名南竹运输工。

除了伐竹运竹,绥宁县退役军人兰世程家里还种着近300亩南竹,销往各个加工厂。“我一年能多近3万元的收入,绥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还经常组织我们开会,大力宣传南竹培育知识,给我们找销路。”兰世程表示。“以前的南竹林,任其自生自灭,现在的南竹林变成了财富林、就业林。”

加工增值,以竹代木闯出新天地

走进景林竹木加工厂,一片繁忙,工人正在赶制刚接到的一笔大订单,负责人龙景林正在修机器,满手的机油。

龙景林是一名退役军人,退役回乡后创办了景林竹木加工厂,将南竹粗加工成烧烤签、竹筷、竹地板,2023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很自豪。2019年,绥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大力鼓励学历提升,我就去学了3年的机械自动化,现在厂里机器有啥问题我都能修,以后我还想给机器做技术升级。”谈起对未来的打算,龙景林充满希望。

近年来,绥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推动退役军人参与南竹的加工增值,加上电商和网络销售赋能,竹制品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湖南省丰源体育科技有限公司是绥宁县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主动吸纳近20名退役军人就业,作为湖南省唯一一家专注滑板及滑板配套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推广、销售的企业,公司的滑板产品也都是用南竹制作而成。

在公司产品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绥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多次联系中南大学、邵阳学院林业教授提供知识援助。同时,在湖南—东盟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五届东盟·湖南(邵阳)名优产品交易会等大型活动上,帮忙对接资源、助力打开销路。

在绥宁,退役军人创办的绥宁县宝鼎竹笋专业合作社、丰源体育科技有限公司、绥宁县丰义竹木公司共三家企业生产的主要竹产品占全县竹木行业产量的10%,年产值达3000万元,周边受益群众达2000余人,年人均增收超过8000元。

目前,绥宁县有300多名退役军人助力南竹“培育+砍伐+运输+粗加工+细加工”产业链,大大促进南竹产业发展。退役军人也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新舞台,和绥宁县的南竹产业一同拔节生长。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孙良才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646840/53/1401275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