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8日讯(通讯员 袁光宇 朱荣 陈伟 雷思青)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走进新邵县潭府乡寺溪冲村,只见迎面走来的农人脸上挂着质朴的微笑,不远处的田地规整成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温柔地随风摇曳……阳光照出了生机与活力,也照进了村民心里。
被评为2022年“全市十大最美新时代文明实践标兵”的寺溪冲村党支部书记谭东平,对这些年的变化满是感慨:“搭帮驻我们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村里的水、电、路问题解决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也建成使用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寺溪冲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井:抗旱引水保民生
“已经好多个月没下雨了,可怎么办啊?”寺溪冲村第九组,一位老人家看着家中桶里所剩不多的水,心里充满了担忧。
2022年夏天,新邵县的旱情被省里确定为“特旱级别”,其中寺溪冲村在当年8月至11月四个月内,滴雨未下。
寺溪冲地势高、水源少,村民经常被季节性缺水所困扰,尤以九组为甚。该组附近原本打有水井,但由于当地山体结构发生自然变化,老井周边的地下水全部干涸了。自2022年旱情出现以来,该组村民一直依靠消防救援部门前往组里送水。
看着不少村民发生饮水困难,新邵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寺溪冲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深感不安,迅速部署“斗水荒”战役:及时与村“两委”联系,详细商议送水到户事宜,着力保障所有村民基本生活用水;牵头开展水源踩点测试,确定新水井具体点位,并带领村民前往山谷深处寻找合适水源;在动员广大村民积极自主抗旱的同时,加强与县乡村振兴局、水利局的沟通,及时反映工作情况和群众诉求,有力推动新水井挖掘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方齐心协力下,2022年11月中旬,在寺溪冲村九组一个名叫“潭泥坑”的地方,成功打出了一口深约8米的水井,安装水泵2台,解决了110户680余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修路:增添发展新活力
要想富,先修路。
寺溪冲村拥有南竹4000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竹村”。丰富的南竹资源,使得南竹产业成为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然而山高难行、竹多难运,现有的林道无法满足村民进一步发展南竹产业的需求。
新邵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寺溪冲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对村民的需求、意愿以及劳动能力等信息进行了广泛采集,对全村南竹分布及整体加工能力等情况进行了综合调研分析。一方面,确认林道扩建迫切需要、切实可行,形成了上报申请的详实材料,给村民吃下“定心丸”;另一方面,频繁跟县林业局、交通局沟通,反映村里实际情况,最大程度争取政府支持,促成林道早日扩建。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如今一条长13.2公里、宽5米的林道展现在村民眼前,并且今年还会再完成6公里的林道扩建和新建工作。
“我们村的林道好着咧,不仅减少了运输成本,而且更加安全快捷。”一位竹农眉眼挂笑地说。相比从前,寺溪冲村现在每年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南竹销售2000吨,村民增收80多万元。
赋能:稳扎稳打齐心干
早稻秧苗已经插下,不时有村民在田间地头穿梭;机耕道无声却坚定地怀抱着全村农田,道旁溪水潺潺,好一幅美丽动人的乡村田园图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新邵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寺溪冲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自驻村以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除了打井、修路,解决群众的一些燃眉之急,还能为该村的长远发展做点什么?
寺溪冲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共321户、1225人,18岁到60岁之间的劳动力共720人,其中112人受教育后留在外地工作,328人常年外出务工,实际留在村里的劳动力只有280人。驻村工作队清楚地知道,乡村振兴归根究底要靠村民自己,立足寺溪冲村人口构成情况,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必须落在“家门口”,为此,他们从三个方面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驻村工作队共筹集资金156.8万元,修建组道1.61公里,协助协调开展村高压线路提质改造工作,将原230千伏安增容改造为600千伏安,为该村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
推进农业现代化。驻村工作队筹集资金65万元,修建机耕道400米,流转土地150亩,规模化种植双季稻,扎实促进农业增产。
发挥产业引擎作用。驻村工作队引导当地竹制品加工企业“四杰竹业”开展产业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科技含量,帮助寺溪冲村35人成功实现就地就业。
据统计,2022年,寺溪冲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30元,同比增长8%。“今年清明节期间,至少有16对年轻夫妇向我表示想早日回到寺溪冲村开展创业。”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朱跃军介绍。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袁光宇 朱荣 陈伟 雷思青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