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添“土味”聚“人气”赴“振兴”

“土”在现代文化语境中常常指代俗气、不合潮流,而对于基层干部而言,“土”却是接地气的表征,是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印证,更是真正俯身向下干事创业的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将在基层的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锻炼成长注定不是“蜻蜓点水”,也不是“走马观花”,更不是“到此一游”,而是要真正心系基层,走进基层,融入基层。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务必要自觉涵养基层的“乡土”文化,主动蕴染基层的“泥土”芬芳,积极培育基层的“本土”果实,在基层沃土上凝聚“人气”力量,共赴“振兴”盛景。

说“土味”话,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统一思想,方能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迈步新赶考之路,让“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实现无缝衔接,让“群众意愿”与“大政方向”实现有机结合,从而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依然是我们要回答的重要命题。身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广大基层干部在接好理论“天线”的同时,更要注重接好宣讲“地气”,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土话”、易于接受的“土法”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引导基层群众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宣讲过程中要少一点“研究发现”,多一点“身边故事”;少一点“严谨逻辑”,多一点“真情流露”;少一点“照本宣科”,多一点“交流互动”,做到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民间趣味,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动人,从而赢得群众主动靠近、真心支持,全力协助。

走“土味”路,让民声民情民意“化作源头活水来”。基层工作之宝贵便在于能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从中获取理解参透国情社情的第一手资料。所谓“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对于基层干部而言,唯有真正向下扎根,深入基层,方能获取向上生长最重要的养分,激活干事成事最鲜活的源泉。然而,民情民意并不会因为来到基层而自然获得,它散落在走过的每一条乡间小道、到过的每一个村组院落、踏过的每一丘田土圳塘、敲过的每一户百姓家门中等待被发现和拾起。只有真正用脚步丈量土地,实现从“手指尖”到“两腿泥”,从“声音”到“身影”的转变,广大基层干部才能从群众“怨声”中找问题、从群众“呼声”中找差距、从群众“笑声”中找经验,真正将民声民情提炼为科学决策的依据,转化为担当作为的方向,升华为以民为本的情怀。

出“土味”招,让阡陌田野之间“绿叶成阴子满枝”。大道至简,实干为先,干事成事始终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其价值所在。当前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同时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如何克服困难、挖掘潜力,让农村赶上发展“快车道”,让农民鼓起致富“钱袋子”,是基层干部要思考与实践的关键问题。揆诸成功案例,十八洞村的蝶变等从来不是复制出来的,也不是凭空打造出来的,而是在植根当地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等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基层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充分发挥视野开阔、知识面广的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科学预设论证,为因地制宜探索产业路径,扬长避短利用资源优势,走出适合本土发展的特色道路,积极建言献策,提供有益参考,为成就生机勃勃、硕果累累之乡村盛景添上精彩“一笔”。

来源: 红网邵阳站

作者:王新宇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646746/57/1230912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