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洞口:万亩“变装出走”的耕地“绿色回归”

红网时刻新闻6月27日讯(通讯员 谢定局 姚川石)端午时节,雨水充沛。洞口县山门镇黄泥村象楠冲连片30亩新恢复的耕地上玉米、大豆郁郁葱葱,长势喜人。6月20日,种植大户张先友正抓紧晴好天气中耕除草,促进玉米、大豆快速生长。

图片1.png

察看大豆长势。

“别看现在丰收在望,前年这里还是杂草丛生、无人耕种的撂荒地,现在不仅复垦整形还新修了机耕道,适合机械化耕种,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满头大汗的张先友告诉记者,这片曾经的耕地因交通不便等原因已经荒废多年,2022年被镇村强力“追回”。为了扩大种植效益,镇里还指导承包户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实现玉米和大豆双丰收。

6月以来,在雪峰山下广袤的田间地头,该县自然资源局组织乡村干部对该县近两年来“追回”的万余亩耕地开展集中巡查,逐一察看复垦耕地耕种情况。“由于交通不便、劳动力缺乏、水利条件限制等原因,导致部分耕地‘变装出走’,严重影响了粮食安全。”该县自然资源局耕保股负责人曾晖介绍,为做好耕地恢复后半篇文章,该县将已恢复耕地纳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范围和农资补贴范围,确保了直接耕作主体的耕种和管护积极性。目前,全县已有2056亩恢复耕地进行了集中流转。对不能集中流转的恢复耕地,要求明确管护责任人或指定村委会及村干部个人作为管护主体落实耕种,确保不发生撂荒和“非农化”“非粮化”现象。

图片2.png

工作人员在指导带状复合种植。

在高沙镇牛江村石林组,曾晖仔细询问种粮大户蒋朋辉今年的双季稻生产情况,并鼓励蒋朋辉继续坚定信心,做一个耕地保护的宣传者、践行者。2021年以来,蒋朋辉陆续投入10余万元,将自己荒废多年的鱼塘和部分抛荒地恢复成连片100余亩良田。据悉,2015年,蒋朋辉返乡创业,流转荒地开挖鱼塘搞养殖,又引进外地老板在鱼塘附近建养猪场,违法了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受到过处罚。回归社会后,蒋朋辉喊出耕地保护“从我做起”的口号。“新修了机耕道,整修了水渠,还用发酵牛粪改良土壤,今年的早稻亩产将达到600公斤左右。”蒋朋辉看着抽穗整齐的早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雪峰山下的洞口县是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该县通过分解耕地恢复任务、争取多个部门支持、财政保障到位、加强后期管护等措施,逐步追回“变装出走”的耕地。“截至目前,全县共‘追回’各类‘变装出走’的耕地10000余亩。”该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廖洪君介绍,为了激活内生动力,该县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各方发力盘活“沉睡”的土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形成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全县各村还借助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力量,积极探索解决耕地恢复难题,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图片3.png

在早稻田里拔除稗草。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洞口县“十三五”耕地保护目标缺口达5.06万亩。2022年,该县恢复耕地10078.53亩,超任务数达40%。2023年超额自定恢复任务10000亩,5月份已完成承诺耕地落实耕种举证7508亩,超承诺任务面积600余亩。

6月上旬,湖南省2023年度“耕地保护十大典范”创新案例入围名单揭晓,洞口县成功入围。俯瞰雪峰山下,一场关于强力“追回”各类“变装出走”耕地,确保粮食安全的探索仍在持续进行。

来源: 红网邵阳站

作者:谢定局 姚川石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646740/61/1280089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