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笔者遇到某地一位从事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的种粮大户,他向我说起一件令人费解的事:他近年扩种了数千亩水稻,但每年一到秋收时节他就犯愁。原因是一下子收割的大量稻谷,没有地方烘干、储存。尤其在秋雨连绵的年份,稻谷未及时晾干发芽、发霉,造成很大损失。为此,他多次向有关部门报建烘干房、厂房和粮食仓库,但在审批建设用地时,有关部门却告知,为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他所在的城郊乡村所有空余土地,已经全部划入耕地管制范围,所以不能为他的烘干房、厂房和粮食仓库审批土地。
为保障“粮食安全”,却造成已经生产出来的粮食遭受损失;在解决“耕地占补平衡”问题的同时,却衍生出粮食加工、储存无地可用的新问题。这事听起来有些荒谬,但的确又真真实实发生着。据笔者调查,这位种粮大户反映的情况并非个案,在其他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必须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其实,不仅仅是这位种粮大户所反映的建设用地问题,在我们平时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产生的“次生问题”。譬如前几年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个别地方大面积设立养殖业“禁养区”,造成生猪产能下降,猪肉价格一度飙升;今年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地方“层层加码”“一刀切”,过度防疫造成居民生活不便……凡此种种,看似在解决问题,实际上却导致了另一个严重问题的发生。
“次生问题”虽然是解决问题过程中衍生出来的问题,但如果不认真对待或处理不当,同样会造成很大危害。防止和解决“次生问题”,首先必须强化系统思维,避免“简单化”。用全面的、系统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问题的表象,还要了解问题的实质;不但要想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还要想到问题的其他方面;不但要想着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还要想到问题解决后可能衍生出的新问题,善于预判风险,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其次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一刀切”。解决问题是一门艺术,要灵活机动,注重策略方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策略,尽最大努力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解决“次生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种粮大户合理建设用地问题、环境保护造成的去产能化问题、过度防疫造成居民生活不便问题等,均可以灵活机动加以解决。
坚持问题导向是推动发展的不变真理。只要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把困难想得多一点、细一点,把准备工作做得足一点、早一点,精准施策,一抓到底,不留隐患,不漏死角,无论“当前问题”还是由此产生的“次生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来源:红网
作者:羊长发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