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日讯(通讯员 孙芳华 宋三龙 向 海 肖景鹏)近日,记者走进绥宁县乐安铺苗族侗族乡大团侗寨,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寨门、壮观的鼓楼,干净整洁的村道,娇艳欲滴的花朵,清澈见底的小溪,错落有致的民居,仿佛进入了一幅美妙的新农村锦绣图。
近年来,大团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人居环境、社会和谐互促共建的发展之路,打造出了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彩侗寨,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大团村是一个侗族文化十分浓厚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村面积8.2平方公里,由上团寨、中团寨和下团寨组成,283户1036人,其中侗族人口占95%。2022年年初,大团被确立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乐安铺苗族侗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聂钟铭介绍,大团侗寨特色风情和乡土气息深厚,对此乡党委政府坚持传承与发展并行,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和侗寨特色建筑,因地制宜,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2021年以来,大团村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借力“美丽乡村”建设和民族政策惠泽,进一步挖掘和传承侗寨优秀文化和红色文化,围绕村庄规划、亮点打造、美丽屋场建设,从人居环境整治、道路整改提质、民俗文化传承、村规民约修订、积分超市建立、清廉文化广场和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描绘出一幅独具大团侗寨风情的“五美”院落图。
大团村党支部书记黄进文说:“我们按照‘协调之美、生活之美、发展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的‘五美’目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五彩侗寨。”
在示范村建设中,大团村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建立“村民约法”工作领导责任机制、家庭“三包五净”制度,以评选“文明卫生示范户”为手段,激励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人居环境和空心房整治,做到人人勤打扫,家家常清洁,垃圾分类集中处置,村寨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
记者在大团村走访时发现,村里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建成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既方便了村民就近投放垃圾,也美化了环境。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点还成为了村里一道新的风景线。
创建过程中,大团村始终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不论大小事情,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发动群众全程参与,确保建设有思路、推进有温度、群众有肯定。
村民陆有军积极响应号召,拆掉了自家的两座空房子,种上了花草,他说,这样不仅解决了安全隐患,更美化了环境。看着侗寨越来越好,村民万培亚高兴地说:“环境美了,人心情舒服,生活也更有干劲了!”
在全体村民的齐心协力下,大团村拥有了整洁的村道,成片的绿荫,房前屋后蔬果飘香,文明标语与色彩鲜明的文化墙相互映衬,处处都是景,入眼皆成画,无不展示着这个美丽乡村的生机和魅力。
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发展好产业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大团村始终把发展产业、发展村级经济,作为富民强村、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去思考去谋划。目前,乡村旅游业已然成为大团侗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百公里油菜走廊”花意盎然,独特田园风光婀娜多姿,特色旅游产业蔚然成风,将绚烂卓绝的苗侗风情映衬得更为多姿多彩,每年接待游客近万人。同时,该村坚持支部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的方式,发展葡萄、药材等产业100多亩,村里每年增加收入4万元,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如今的大团,山清、水秀,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与时俱进的大团侗寨人,用他们勤劳的作风、务实的作为,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大团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大团人满怀豪情,在乡村振兴中展翅翱翔。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孙芳华 宋三龙 向 海 肖景鹏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