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忆敏
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全体党员干部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不断增强和涵养做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努力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坚定“挖掘由来”路,认同中华文明,秉持“玉壶冰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希望、力量,都来自于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从“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儒家经典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三苏传奇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延续着千百年来的熙熙攘攘。中华文化浩瀚无穷,中华文明璀璨夺目。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尊重认可传统文化,主动从“中华文明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读懂背后的任重道远,奋楫争先、笃行实干,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
坚定“不忘本来”路,传承中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五千多年的时光沉淀,孕育出了灿烂无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核心思想理念到传统高尚美德、从厚重人文精神到非凡卓绝智慧,都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提供了丰沛的滋养,更塑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民族气质和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党员干部应该以史为鉴,把历史作为锤炼成长的“奇点”,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参考系”,建立好自身的“坐标系”,通过“去伪存真”,不断丰富和弥补自身阅历的不足,牢固树立“初心和使命”,在“时间长河”中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相遇,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奉献精神相遇,与“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的自省精神相遇,真正担当起中华文明的“接班人”。
坚定“开辟未来”路,汲取文化营养,树立“鸿鹄之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研究历史和传统文化,对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结合日常生活、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实际,从历史经验中汲取不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同时,要紧跟时代大潮,听从时代召唤,争当新时代人才,坚定理想信念,秉持奋斗之姿,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未来扛起责任担当,投身强国伟业,在苦干实干中成就人生理想。
来源:红网
作者:朱忆敏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