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丨她们代表青年学子告诉袁爷爷将如何“做一粒好种子 ”!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义正 张必闻 长沙报道

5月22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一周年暨弘扬袁隆平科技创新精神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28名全国农业科技领域的院士专家参加论坛,缅怀袁隆平同志,学习袁隆平科技创新精神。

红网时刻记者注意到,在论坛上,除了与会的院士、嘉宾外,还有两名青年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用质朴的情感,直白的话语,向袁爷爷报告要如何“做一粒好种子”,赢得现场的热烈掌声。

22.jpg

袁雅文在论坛上发言。

袁雅文:怀揣梦想,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袁雅文是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在进入大学的新生开学典礼上,她有幸近距离见到了袁爷爷。

那场“大型追星现场”至今让她记忆深刻,而正是以那场开学典礼为起点,她为自己设定了更高的人生目标。

“袁爷爷曾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那,什么是‘好的种子’,怎样才能做‘一粒好的种子’?进入湖南农大三年来,不断地向袁爷爷的精神靠近,我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袁雅文在发言种坦言,随着对袁爷爷的故事了解越来越多,她的心中也种下了“精神种子”。

从大一入学开始,袁雅文就已经立下志愿,要像袁爷爷那样,心怀“星辰大海”,脚踏“务实大地”,在扎实“垒土”中筑牢“九尺之台”,在艰苦奋斗中夯实逐梦之基。

三年来,袁雅文不断用求知的热情和勤奋的汗水浇灌着这粒“精神种子”,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不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担任了湖南农业大学学生会执行主席。

“我想,一粒好的种子,应该是始终心系家国、‘怀揣梦想’的种子;我想,一粒好的种子,应该是始终脚踏实地、‘向下扎根’的种子;我想,一粒好的种子,应该是始终开拓创新、‘向上生长’的种子。”论坛上,袁雅文描述了自己对“一粒好种子”的理解。

袁雅文说:“每当在学习和学生工作中遇到困难、产生懈怠心理、迷茫不知前路时,看看碗里粒粒饱满的大米饭,袁爷爷慈祥的脸就会浮现在我眼前,仿佛在微笑着鼓励我:要做一粒好的种子。”

11.jpg

张秀丽在论坛上发言。

张秀丽:要像袁爷爷那样,“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张秀丽是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2018级研究生,她的老师是袁隆平院士的弟子——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赵炳然研究员。

发言中,张秀丽称,她至今仍无法忘记第一次见到袁隆平院士时的紧张与激动。

那是在2018年,八月份的长沙正午,酷暑难耐,室外短暂停留便汗流浃背。中午做完试验,张秀丽走在回寝室的小路上时,她看到远处一位老人戴着一顶被阳光晒褪色的草帽、穿着一件深色条纹T恤衫,在又细又窄的田埂上忙碌。

“他时而撑腰伫立远眺,时而轻捧沉甸饱满稻穗,微微弯腰仔细埋头观察,那一刻彷佛他的世界只有眼前的那片稻田,酷暑炎热似乎奈何不了这个倔强又专注的高龄老人。”张秀丽说,当时她激动得有些说不出话,隔着空气都能感受到袁爷爷对待科研的那种严谨、务实、求真的态度,一种敬意从心底油然而生。

张秀丽说,那次偶遇是她第一次见袁隆平院士,也给刚进入科研领域的她上了第一课。

2019年教师节,作为袁隆平院士学生的学生,张秀丽有幸和大家一起向袁爷爷献花。

“当时,在大家的簇拥下袁爷爷拿着花束开心得像个小孩子,原来星光熠熠的他,私下也可以这样纯真可爱。”张秀丽说,那一刻她被袁爷爷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质朴赤诚。也正如他对科研的真、对杂交水稻的真、对科技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的真。”

论坛刚刚结束,张秀丽就匆匆赶回了实验室,因为5月23日有播种实验,她最近在忙着清理种子和实验资料,为即将进行的实验做准备。

“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袁院士走了,但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激励着广大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勇攀高峰!”张秀丽说,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做一粒好种子”就是要像袁爷爷那样,“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张必闻

编辑:张立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2022/05/22/1129886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