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爱为桥,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抺彩虹——记大祥区华夏方圆学校教师夏霞宏

红网时刻9月30日讯(通讯员 毛国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大祥区华夏方圆学校教师夏霞宏的座右铭,她从教12年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辛勤耕耘教师事业,让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留下了美好的童年。

寓教于乐,做学生的同龄人。她认为把教育融入乐趣里,能很好提高学习效果,她经常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文明卫生手拉手”“好习惯伴我行”“我是祖国好孩子”“我是小科学家”等主题班会,并通过小品、演讲、角色互换等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矫正不良行为,升华思想,活动后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班级的班风成了一大亮点,因此她所带的班也多次被评“文明班级”“先进班级”“最美教室”等。

教学相长,做学生的引路人。夏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她每备一节课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她总是把生活中的事例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寄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付出总有回报,十几年来,她的学生们都很喜欢她,喜欢上她的课,喜欢把她当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工作实践中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管班育人的方式方法,在教改的路上也屡结硕果,从教以来撰写了三十余篇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论文,分别获得省、市、区级奖项。她撰写的教育论文《饮水思源》被评为省级二等奖,并在《湖南教育》期刊上刊登。

有教无类,做学生的知心人。她认为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只有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才可赢得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在班主任工作中,她特别注重后进生转化工作。在她看来,后进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只要老师不离不弃,他们一定能进步的。他们往往集许多缺点于一身,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麻烦。面对后进生,夏老师总是以 “宽容”之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灵,用爱心、诚心去感化他们,接近他们,跟他们说心里话。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她班级上曾有个叫小静(化名)的女孩,性格非常内向,平时羞于与同学交流。每次下课,总是一个人待在教室里。为了让小静能融入班级,她设立了一个帮扶小组,让小组内的孩子轮流去主动邀请小静与她们一起玩耍,平时课间或放学后,夏老师就会来到小静的身边,蹲下身子,抚摸小静的脑袋,微笑着用温柔的语气与她交流学习或生活趣事。慢慢地,小静开始打开了心扉。她的笑容更多了,课堂上偶尔也能看到她高高举起小手,自信地回答问题。

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但她让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让爱照亮他们学习成长的道路。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毛国花

编辑:罗倩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2021/09/30/1025076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