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7月15日讯(通讯员 黄又生 龚文斌)7月14日上午,从邵阳县水利局了解到,为有效根治水源“面源”污染,近年,该局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掀起治水高潮。全县先后共清退23家网箱养鱼(虾)户,退养面积1.3万余平方米,实现流经该县境内的夫夷河、赧水、资水河流域实现全面退养;关停畜禽规模场49家,合理划定适养区的县级规模场为88家,限养、禁养区的规模场分别为132家、137家;水上餐厅、水上乐园全部取缔,河道“清四乱”已根除,其中拆解涉砂船舶147艘。这一系列工作的顺利推进,得益于把治水的“四大意义”讲清讲透。
讲明政治意义。大力宣传治水就是抓生态、抓深化改革惠民生,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需求,是政治文明建设的追求。
讲透经济意义。向群众全面解释,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资促转型。指出,水质污染了,生活用水将加大过滤、净化成本,周边的农作物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导致减产减收;民间投资意愿下降、优质外资难引、政府投资受限。
讲清社会意义。跟涉污业主讲清楚水跟人们的生产生活、农作物生长、当地的对外形象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指出,污水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而且会引发企农矛盾,甚至社会大震动等利害关系。
讲明生态意义。站在生态角度,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头树木稀少,柴草孤零,一到下暴雨,就会引发大洪水,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的历史,到如今的树木葱茏,再也没有出现山洪的对比,印证治水就是抓绿色发展优环境。进而明白水是生态之基,气净、土净,必然融入于水净,自觉配合以短期阵痛,换来长远的绿色发展、持续发展。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黄又生 龚文斌
编辑:贾星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