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级非遗石马江号子 劳动精神在人民中传唱

红网时刻6月11日讯(通讯员 吴珺 刘丈国  陈楚琪)6月10日,站在石马江边,76岁的新邵县金塘湾村村民李贤贵唱起石马江号子,双目含情,铁拳紧握。伴随号子特有的浑厚高亢,让我们仿佛又回到在石马江沿岸的山壁旁,石工们正手持铁钎,用尽全身力气撬动一块块硕大的石块,雕刻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

微信图片_20210610175144.jpg

石工们正手持铁钎,用尽全身力气撬动一块块硕大的石块。

小塘是有名的石工之乡,近千年来,小塘石工口传心授,世代传承。新中国成立前,小塘镇每年有数以千计的石工外出做工,承包桥梁、祠堂、堤坝等石工建筑工程。所雕刻的龙、凤、狮、象和“八仙过海”“哪吒闹海”等整套图像,件件精巧玲珑,栩栩如生。新中国成立后,小塘石工还参与了北京人民大会堂、荆江分洪、资江大桥等重大工程。

微信图片_20210610175209.jpg

李贤贵正在雕刻。

“我十六岁开始同舅舅学石工,雕龙、刻凤,包括喊号子,我都学得很好。”至今已过去60年了,李贤贵一直都记得,第一次跟着长辈们去山里开凿适合雕刻的石头,当舅舅把那根一米多长的铁钎递给他时,他要用胸膛死死抵着铁钎的另一头才能把它拿起来,而他的外公一边用铁锤准确无误地击打在錾子上,一边领着“号子”,身旁长辈们高声附和,一种属于传承的精神在他的胸中沸腾。

微信图片_20210610175214.jpg

雕刻好的成品。

石马江号子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借鉴了梅山歌谣的元素,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独特的、与生产劳动密不可分的山歌型号子。它分为石工号子与渔工号子,石工号子以高亢粗犷的声腔为主,渔工号子则以抒情柔美的声腔为主。

微信图片_20210610175153.jpg

李贤贵正在喊石马江号子。

石工们所喊的口号,分长号、短号、急号三类,长号用于拉石头,短号用于撬石头,急号用于抬石头上坡过坳,不仅可以帮助大家统一动作,也能够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号子唱起时,一人领唱,众人应和,山回谷应,嘹亮震撼。石马江号子通过放歌的形式,讲述着千百年来石马江流域的人们开山破石的劳动故事、生产劳动知识、风土人情,同时也宣传伦理道德、歌颂男女情爱等,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发展成为一种民间的音乐形式。

这样的传统民间音乐,因为有石工们一代代传承,所以一直延续了下来。而随着机械刻石的出现,以前依靠手工雕刻的技艺逐渐被历史所淘汰,和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石马江号子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历年来,新邵县高度重视“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通过挖掘、整理、宣传推广,使“非遗”散发出了靓丽的光彩。截至目前,该县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2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1项,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9项。

“只要有人肯来学,我愿意毫无保留地教他,只希望号子和石匠技艺能够传承下去。”李贤贵感慨地说道。依靠手工雕刻的时代已经过去,石马江号子看起来也变得过时,但是它所蕴含的精神却不会过时。它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吃苦耐劳,是时代发展的见证,未来,也将会继续在劳动人民中传唱。

来源:红网

作者:吴珺 刘丈国 陈楚琪

编辑:曾珍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2021/06/11/952426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