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红网时刻11月17日讯(通讯员 刘拥汶 罗建峰)近日,武冈市文坪镇黄泥坳村上菜园的院落长霍德高组织村民代表举行院落会,成功调解了一起邻里纠纷,院落长霍德高今年共组织8次院落会,调解家庭邻里纠纷12起。在院落长(楼栋长)的带动下,全市村(居)民依法有序参与院落或楼栋治理,村(居)民成为自治共治的主人。
近年来,武冈市用“三长”服务基层群众,用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用“四个靠前”化解社会矛盾,用机制创新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满意度,打通了服务村(居) 民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三长”筑牢群众自治基石。“三长”即家务长、楼栋长、院落长,一般按自然院落、居民小区推选德高望重人员担任。“三长”由群众推举产生,共推出家务长11400多名、楼栋长1700多名、院落长6500多名。“三长”职责分明,相互配合。
家务长来自群众,人熟地熟,有较高威望,在参与纠纷处理时,能针对性提出调解方案,消除当事人的戒备心理,同时,能最大限度地监督纠纷双方履行调解协议,巩固调解成果。近年来,该市家务长参与调解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山林、田土、宅基地等邻里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通过回访调查,调解达成协议的履行率达100%。全市11400多名家务长参加了315个“家务长”调解协会或“和事佬”协会,共调处矛盾纠纷2万余起,基本实现了“小矛盾不出院落(楼栋)、不出村(社区),矛盾不上交”。
院落长(楼栋长)既熟悉院落或小区情况,又热心公益事业,是沟通村(社区)和村(居)民,化解村(社区)矛盾, 提升村(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的“纽带”。院落长(楼栋长)定期组织院落会或楼栋会,以经济发展、群众生计、文明新风、平安创建等为内容,大家相聚一堂,促膝而坐,或建议、或咨询,畅所欲言,同时通过微信群互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小平板”撑起治理大平台。武冈市全面推行“网络+网格” “互联网+社会治理”等服务管理模式,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更智慧、更高效。在城区16个社区推行“智慧社区”建设,为 256名网格员各配备了一台“小平板”,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做到一个终端采集、一个平台联动、一个中心共享,让“信息多跑路、居民少跑腿”,使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信息,预约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便民服务和政务服务。今年10月,迎春亭街道花塔社区网格员运用“智慧社区”APP,在3万余名辖区居民中迅速排查出2名从青岛返回人员,筑牢了疫情防控防线。
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为使城乡末端感知系统发挥支撑作用。武冈市采取“群众主体、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建设模式,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仅半年时间,群众自愿使用三大运营商通信产品,安装监控探头12471个。“雪亮村庄”视频资源接入市、乡、村三级综治平台,网格员在村级综治中心均可调阅视频监控,有效助推平安乡村建设,提高群众安全感。湾头桥镇青龙村一村民丢失羊群,通过调阅监控视频,抓获了小偷,追回了羊群,挽回了损失。按照中央、省、邵标准,武冈市共划分 659个网格,城区16个社区划分了188个网格,实施街道、社区、楼栋、单元四级网格化管理。整合党建、综治、城管、卫健等各类网格,实行“多网合一”。充分发挥基层干部、村辅警、网格员、“五老人员”作用,搭建“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工作模式,网格员切实当好“七大员”角色,即民生事务服务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处员、社会治安防控员、特殊人群帮教员、政策法律宣传员、重大事件报告员。工作做到“五入户”,即治安防范入户、信息采集入户、矛盾化解入户、法制宣传入户、服务群众入户。全力落实四项“微服务”,即收集治安治理的“小情报”,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困难”,调处易激化矛盾的“小纠纷”,排除危及群众安全的“小隐患”,真正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不出家门办成事,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小事处置不出网格,大事化解不出村(社区)”。
“四个靠前”拉近干群距离。“四个靠前”即“靠前蹲点、靠前服务、靠前交流、靠前化解”,将武冈市各级干部、“三长”力量放在化解矛盾一线的工作法。全市6000多名干部职工、2万余名“三长”身入基层、心入群众,上门入户蹲点、服务、交流,一批信访积案难案得到化解,一大批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全市收集意见建议8000余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问题874个,处理矛盾纠纷2730起,化解信访积案36件。靠前蹲点,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各乡镇(街道)、各单位将辖区内的家庭急需帮困人员等6种情形的人员纳入蹲点范围,通过干部与群众、“三长”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按照群众家庭基本情况必记、生活困难必记、纠纷矛盾必记、个人意见建议必记,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靠前服务,千方百计排忧解难。2万多名“三长”及群众自治组织成员主动到群众家里去,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靠前交流,及时疏导答疑解难。院落长、楼栋长利用生活在群众中的便利身份,与群众交流各类“大小问题”,达到思想统一和认识一致的效果。靠前化解,全力做到“案结事了”。“和事佬”、家务长等群众自治组织成员进村入户,定时约访,限期化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建章立制促进常治长效。为有序推进基层群众自治,促进基层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该市相继出台了《武冈市关于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实施方案》《武冈市关于在村(社区)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单位开展城市和谐社区、农村幸福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村(社区)群众自治建设指导标准》《培育发展村(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指引》《武冈市三社联动创新项目实施方案》,印制了《群众自治相关学习资料汇编》。指导各乡镇(街道),引导各村(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制定了工作章程、工作制度及定期向所在村(居)党组织汇报工作制度等,对各群众组织成员都设岗定责做到依法履职。各村(社区)对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进行了完善。荆竹铺镇九塘村从卫生、环保、邻里和谐等方面进行了约定,共同守护全村的美好民风和环境。全市2520个群众自治组织都制定了工作章程和工作制度,315个村(社区)都制定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刘拥汶 罗建峰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