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孙忠伟(右)家人聊聊家常。
红网时刻10月13日讯(通讯员 陈晓锋 李慧兰)中秋碰上国庆,这个“黄金周”,对新邵县严塘镇白水洞村的孙忠伟来说,可谓“忙得不可开交”。他笑着说:“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路修好了,游客多了,我家里都接待了不少人嘞,那跟以前打不得比啊!”
白水洞村是一个由六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大型行政村,共57个组。孙忠伟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村民,今年76岁。这位曾经的贫困户,如今就在家门口的果园上班,他说:“上班就跟去自家菜园一样,非常方便。”
以前,村里没有一条硬化的水泥路,百姓出门都是淌着泥泞,行走于田埂。交通不便,导致经济落后,不少村民被迫背井离乡,外出讨生活。
1998年,孙忠伟来到绥宁一个修路施工队,包工头答应给他按15元/天算工钱,可七个月后,工程结束,包工头跑了,他的工钱无人结算。当时,临近春节,家里人都盼着他回去,“没结到工钱,我不知道拿什么回家过年。”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孙忠伟的心酸只能独自扛。
生活的磨难接踵而至,他的小女意外身亡,给了孙忠伟沉重的打击,一度在家卧床不起。
日子刚有起色,他的节奏又被打乱。2001年,孙忠伟母亲身体每况愈下,病情告危,妻子患上糖尿病,孙忠伟为了照顾母亲和妻子,被迫回家,十多年来靠种地为生,没有其他收入。
家里条件越来越差,孙忠伟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他说,在家里过最远的路,是家门口那条路,因为出去回家“两头黑”,孙忠伟回忆:“以前这里都是毛路,不好走,对面的山看着就在眼前,但走过去要半天。我们上山捡柴,天还没亮就出发,捡完柴回家,也是摸黑。”
转机出现在2017年。当年,湖南掀起了全省道路通村攻坚战,邵阳市交通运输局坚定践行上级决策部署,倾力打通人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白水洞村也紧锣密鼓地修建通组公路。2019年9月,白水洞村23公里公路全面完工,孙忠伟看着崭新的水泥马路延伸到了他的家门口,脸上笑开了花。
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马路宽阔干净、四通八达,村民的私家车可以开进自家门口。田间不再是坑坑洼洼的小田埂,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栈道。道路两旁鲜花盛开,村民住宅统一规划设计,一排排精致的乡村别墅成为靓丽的风景线。每到傍晚,村口的广场村民齐聚,跟着音乐节拍跳起广场舞。
孙忠伟不再背井离乡,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梦”。
交通条件改善后,村里的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先后成立了生态果园合作社等多个农业合作社,建起了制衣厂等乡村企业。以前的荒山岭成了果园,旅客纷至沓来,白水洞村变成了城里人周末休闲的聚集地。
在村里的统一安排下,贫困户孙忠伟优先享受到合作社打工的“福利”。他说:“现在一年在果园工作的劳务收入就有1.5万元,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和年底合作社分红,一年收入超过2万元。”
白水洞村村主任陈亚平介绍,现在全村包括孙忠伟在内的493户1552名贫困户,每年有了合作社固定分红、流转土地和在农业合作社、制衣厂上班三方面的收入。
如今,成功脱贫的孙忠伟家里盖起了三层楼的新房,儿子、儿媳就近打工,孙儿就近上学。自家家门前种了果树,圈养了鸡鸭,幸福日子节节高。
近两年来,邵阳市新建自然村通水泥路3633公里,完成投资16.35亿元,有500余万像孙忠伟这样的农村群众受益。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陈晓锋 李慧兰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