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柳村几百亩盛开的荷花。
红网时刻6月22日讯(通讯员 马剑敏)兰溪河穿村而过,千年古树苍翠欲滴,古苗寨鳞次栉比。6月16日,来自绥宁县城的李娜带着父母和小孩,一行6人自驾来到了绥宁县关峡苗族乡插柳村。面对着几百亩盛开的荷花,一家人玩得很尽兴。其他游客或在千年屹立的古树群前留影,或为苗寨民居、错落有致的古老石板路所折服,流连其间,久久不愿离去。
插柳村有700年建村历史,曾是《那山那人那狗》《秋收起义》《战火童心》等电影取景地之一。全村1386户5162名村民分成36个村民小组散居在崇山峻岭之中。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民致富手段单一,加之自然灾害频发,插柳村成了一个国家级贫困村,有贫困户202户782人。
2015年4月,湖南师范大学对口驻村帮扶插柳村。经过专家团队近半年反复实地调研,学校党委结合插柳村优势,聚合学校在文化、艺术、旅游、生命科学等学科方面人才智力优势,决定开创一条“文化+”高校扶贫新模式,采用“文化+艺术”“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党建”的发展模式来帮助插柳村脱贫摘帽。
中国·绥宁插柳文化艺术园。
2016年9月,集文化艺术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于一体的全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中国·绥宁插柳文化艺术园”正式开园,这是插柳村打造“文化+艺术”的重点特色项目之一,具备艺术品展览、交易,艺术家度假、休闲、创作,艺术生写生,国内外游客休闲、观光四大功能,由高地美术馆、村民文化广场、艺术家工作室、艺术餐厅、艺术客栈组成。开园以来,吸引了全国各地绘画艺术家、高等院校美术生、高考绘画艺术生、中小学绘画爱好者来村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园还在长沙举办以插柳风物、扶贫为题材创作的高端画展6次,部分作品参加中宣部组织的建国七十周年画展。“插柳绘画”,已经成为贫困山区精准扶贫催发的艺术奇葩。
“文化+旅游”给村民们带来了看得见的好处。
“文化+旅游”给村民们带来了看得见的好处。“争取在7月学生来写生之前完成。”6月16日,村民苏坤翠正在对自家的艺术客栈进行升级改造。
她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她将家里的苗族特色木房改造成艺术客栈,供前来写生的学生和游客住宿。目前,全村有改造好的中低端艺术客栈和普通民宿10家,床位100多张。村党支部书记李宗乾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乡村旅游开展4年多来,共吸引来村观光、旅游的游客10多万人,游客通过住宿、餐饮、农产品购买就地产生消费近1000万元,为700多名插柳村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其中贫困群众有300多人。
今年4月以来,湖南师范大学驻插柳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郑阳辉和队员们一直在忙碌着。插柳文化艺术园升级改造工程于4月中旬开始动工,这里将成为“湖南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插柳村农村党建研习所暨绥宁县党员干部培训示范基地”,项目将于7月上旬完工并正式挂牌、开班。
郑阳辉介绍,基地以“培训中心+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进行运营,依托湖南师范大学的师资力量,承接各类订单式培训,经营所得的利润与收益,用于壮大村集体收入和反馈给村里的贫困户。村里将成立插柳村培训中心,负责培训基地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记者手记
依托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科群优势,插柳村结合当地自然风光、苗寨特色、民俗风情,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学科、文化等优势,科学谋划“文化+”精准扶贫,积极探索“文化+”精准扶贫模式,使曾经的贫困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2018年,插柳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并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湖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入围全国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和大湘西地区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景点集群(特色村镇)和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插柳村的变化和发展历程彰显了精准扶贫效果,也以鲜活的形式讲述了脱贫攻坚以来国家级贫困村向美丽乡村蝶变的历程。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马剑敏
编辑:李娟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