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邵阳街头惊现铠甲美女 “花木兰”组团回归

微信图片_20200512091834.jpg

披挂执锐。

红网时刻5月12日讯(通讯员 周志斌 刘恩权 肖婕妤)披挂执锐,登镫上马。飘扬的将旗后,是一排排列队齐整、等待出征的士兵。将旗下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眩目的寒光……这些电视里常见的古代战争场景,因一群热爱武备的年轻人而变得真实而生动。5月7日下午,笔者来到“宝庆卫”武备爱好者工作室,参观了弓箭、盾牌、铠甲等武器和装备的复原陈列制作工坊,不禁对这群有着不同于时下风尚的年轻人肃然起敬。

今年34岁的谭舟洲出生在邵阳市双清区,系邵阳市第四中学美术教师,而比他小8岁的邓佳豪曾经是他的学生。分别多年后的他们在一次射箭活动上不期而遇,得知双方都是武备爱好者,不禁喜出望外。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成为好友,经常在一起探讨交流古代的武器装备知识,铠甲更是他们的主要话题。

微信图片_20200512091813.jpg

谭舟洲在展示一副全手工铠甲。

“之所以热爱传统武备,是因为我们始终觉得身体里还流着先辈骁勇尚武的血液。盔甲是一种尚武的文化记忆,因此我们想将它复原出来,重现一段历史。”在复原铠甲、打造团队、倡导更多的人崇尚传统文化这一想法上,谭舟洲与邓佳豪几乎是一拍即合。

千年宝庆,崇文尚武。武学在邵阳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明朝军事实行卫所制,自京师到郡县,皆设立卫、所,外统于都指挥使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明洪武五年(1372年),朝廷始置“宝庆卫”于宝庆府,开始了宝庆大规模驻军的历史,因此谭舟洲和邓佳豪将“宝庆卫”这一颇具铁血基因的符号作为团队的名称。

邵阳武备爱好者众多,现常聚在“宝庆卫”工作室交流的团队人员有50来人,加上外围各类武备爱好者共有100余人。他们的工作室最初在江北,后来因为场地限制,邓佳豪将家里宽约200平方米的临时厂房贡献出来,作为团队人员交流和复原展品的场地。团队成员经过交流后认为,古代武备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光辉灿烂,这些东西必须得传承下去。

微信图片_20200512091754.jpg

江湖学校教师胡雅洁也是“宝庆卫”武备爱好者。

国外一些普通人家里都收藏着中世纪的铠甲,那是对先祖功业的致敬,也是对家族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受此启发,谭舟洲决定首先复原铠甲。他查阅大量资料,得知铠甲主要分为礼仪和实战两大类,而礼仪类铠甲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价值。谭舟洲根据图片和文字进行复原,自己亲任设计员,美术功底在此大派用场。

团队成员在工作室外搭建一处简陋的手工作坊,用古老的铁匠手艺还原修复铠甲。经过他们夜以继日地精心设计与制作,一副副或霸气、或古朴、或精美、或娇俏的铠甲让人眼前一亮,叹为观止。他们制作的一副全手工钛合金铠甲,重约18公斤左右,而一副钢铠甲则重达40公斤。

为更好地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武备文化交流,谭舟洲现着手筹备邵阳武备爱好者协会。去年,团队组织成员参加“西塘汉服周”和“中华礼乐大会”,邓佳豪代表团队在浙江“西塘汉服周”全甲格斗比赛中,一举荣获亚军。“我们将组织参加一年一度的祭祀岳飞活动;下半年参加邵阳市四中举办的传统文化射礼活动,到时将面向全省邀请一部分武备爱好者前来交流。” 谈及协会成立后的动向,谭舟洲眼里燃起兴奋的火焰。

“巾帼不让须眉”,尚武似乎从来不是男人的专利。古有花木兰代父代军、杨门女将浴血杀敌,梁红玉陪夫出征。今天,武备爱好者队伍里也不乏女性婀娜的身影。胡雅洁是一名女教师,一有时间,她就到工作室与这些“糙老爷们”一起交流,帮助修复、维护展品。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 周志斌 刘恩权 肖婕妤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2020/05/12/721308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