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邵:用心用力促优质均衡 真抓实抓办满意教育

红网时刻11月20日讯(通讯员 刘纪新 王向斌 周春晖)近年来,新邵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提高政治站位,政府扛起主体责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邵县委、县政府认真履行教育主体责任,始终把教育职责放在心头、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全力以赴推进新邵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政府要求县级领导与科级干部们采取个人自学、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等方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县战略和教育现代化。今年4月召开了全县教育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奋斗目标,全力打造新邵教育品牌,提升新邵教育质量,提高新邵教育影响力,促进教育在推动新邵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该县成立了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县委专职副书记分管教育,调整优化了教育督导委员会、薄弱学校改造领导小组,组建了消除大班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县委议教工作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每年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教育工作2次以上,召开专题调度会4次以上,开展教育视察调研6次以上。

三是全力解决教育工作难题。县政府实实在在为教育解难题、办实事,县委书记阳晓华、县长陈历贤多次到中小学校实地查看,了解学校办学条件、教师待遇保障及校园周边环境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教育重点、难点问题。2017年,针对高(职)中学校债务问题,阳晓华书记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专题听取相关部门汇报,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统筹3.4亿元置换高职中学校债务,让学校“轻装上阵”。2018年,针对芙蓉学校建设问题,陈历贤县长多次到现场办公,听取建设情况汇报,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对策,加快推进,今年9月已如期投入使用。

四是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该县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县共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2所,初中学考总分合格率和全科一次性合格率、总平均分、各学科平均分连续三年居全市前列,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逐年增加。2018年,5000人次在全国、省、市获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有效提升。

加大投入保障,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认真履行教育职责,优先保障教育发展,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措施上落实,全县上下形成了“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教育就是抓稳定”的共识。推动资源向教育集中,资金向教育倾斜,突出坚持“三个优先”。一是坚持战略优先。按照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思路,坚持教育事业优先规划、优先部署、优先落实,该县制定出台《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新邵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2020年)》《新邵县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重要文件,每年县委全会报告、县委经济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将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安排部署,真正把教育事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举措和基础工程。

二是坚持投入优先。按照“两个比例、三个增长”要求落实教育经费,该县对教育法定投入年初预算优先考虑、年中执行优先保障、年终决算优先追加,在经费上做到不留缺口给教育、不留困难给学校、不留负担给师生,确保学校经费足额预算、足额拨付、专款专用、及时到位。三年来,财政教育投入资金27.26亿元,每年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其中2018年投入9.3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2.34%。

三是坚持政策优先。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教育人才引进等方面,该县出台一批管全局、管长远的政策文件。2017年,制定了《新邵县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暂行规定》,开启直接到重点高校招聘教师的绿色通道,对引进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高校全日制本科生,在该县工作的前五年,每年分别给予每人2万元、1.5万元、1万元补贴。三年来,共引进人才5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37人。

夯实基层基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依法治教、依法兴教的必然要求。为此,该县坚持以教育均衡发展为切入点,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激发教育事业内生活力。一是推进办学条件均衡。在教育项目建设上舍得花钱、舍得投入,三年来,在城区完成了思源实验学校、芙蓉学校建设和酿溪镇一小、二小、三小的提质改造工程,引进了广益学校,全力化解了城区学校“大班额”;在乡村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共建成合格学校144所,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校提质改造和危改、薄改项目,现在全县城乡学校都达到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书香浓郁的办学要求。

二是推进师资力量均衡。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三年来共招聘教师1664名,其中面向社会招考教师799名,特岗教师435名,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毕业分配268人,新邵籍在县外工作教师回流162人,全部充实到农村教学一线。逐年加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力度,三年来共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565人;在农村偏远学校新建、改建教师周转房1580套,大幅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按省定标准发放乡镇津贴和乡村人才队伍津贴,大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实施城乡教师交流,将交流轮岗作为高等级岗位竞聘、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

三是推进受教育权利均衡。严格招生纪律,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均衡编班,坚决杜绝“条子生”“关系生”,取消“择校生”,2017年起,明确将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校,其他高中学校按计划按分数线录取,初中七年级免试入学,小学一年级就近入学,划片分区域招生,严格操作程序,结果公开公示,确保公平公正,着力维护良好的招生秩序,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创建良好环境,确保教育健康发展

深入开展综合治理,进一步优化教育工作环境,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促进教育健康发展。一是优化执法环境。推行教育检查准入制,入校检查必须报县人民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同意,方可进入学校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县教育局,未持有《涉校检查备案通知书》的,学校可以拒绝检查。同时,对相关责任单位实行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年度工作考核和测评,坚决制止向学校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

二是优化安全环境。认真落实学校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度,成立教育安全领导小组,优先保障教育安全项目建设投入,严格安全考核,对发生责任事故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常态化整治校园及其周边环境,对学校周边区域的食品摊点、网吧进行清理整顿,交警、治安、城管等职能部门专人值守校园周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得到全面净化;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突出抓好校车安全,建立县乡两级管理体系,全县校车运行状态平稳有序。三年来,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学生安全责任事故,2018年被评为全省“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县”。

三是优化助学环境。精准精细落实教育扶贫以及各项教育惠民政策,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扶贫助学机制。三年来,共发放各类助学金3.4亿元、资助学生95.8万人次,通过县教育基金会和各乡镇教育促进会等,共募集爱心资金4060万元,资助学生4500人次,真正做到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四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每年开展教师表彰活动,带头看望慰问教师,引导干部群众热爱教育、服务教育,全力营造了党政重教、部门支教、社会助教的浓厚氛围。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形象,涌现出了全国模范教师刘红丁、省“第一届乡村好校长”曾志权、省“最可爱的乡村教师”何硕阳等一批先进典型。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近年来,新邵县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一体化,举全县之力发展教育,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创办人民更满意教育。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刘纪新 王向斌 周春晖

编辑:罗倩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2019/11/20/624868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