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双清区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红网时刻11月1日讯(通讯员 周志斌 张雪珊)宝庆邵阳,民风淳厚,尚武崇文。这里曾是湘西南革命的摇篮,全省抗日的中心。在中华民族紧急关头,总有邵阳人挺身而出,或振臂呐喊,或杀身成仁。置身邵阳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罗卓云、彭钟泽、向暄、谢伯俞、李柏青等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慷慨赴死的英勇壮举,惊天动地,永垂千古。回栏街曾经熊熊燃烧的抗日烽火和红色基因,已经成为永远激励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丰碑!
坚定的共产党人、素有“新闻勇士”之称的著名记者严怪愚就是宝庆“硬骨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还有一段可歌可泣、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1938年11月13日,长沙“文夕大火”后,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经沅陵迁至邵阳两路口的曾家院子,利用自己合法、公开的身份,掩护和协助党组织、革命团体开展活动。1938年末,正当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活动席卷着邵阳大地的时候,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因对抗战失去信心以及与蒋介石的权力斗争,准备与日本“合作”,另组国民党中央及政府。
严怪愚。
一天深夜,中共党员、著名记者严怪愚正在离抗日前线不远的寓所里奋笔疾书,突然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严怪愚颇为纳闷。“谁会深更半夜上门呢?”他深知自己一向坚持真理,讲了不少真话、直话,揭露白色恐怖,早已成为当权者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周身危机密布,随时有性命之忧。他马上吹灭煤油灯,屏住呼吸倾听。
“严正,是我,我是长江啊!”又是几声敲门声后,门外响起好友、著名记者范长江刻意压低的嗓音。在这白色恐无处不在的午夜,范长江突然上门造访,定有十万火急的事情。严怪愚连忙点亮灯,打开了门。范长江快速侧身进门,来不及喝口茶,喘着气将秘密获知的汪精卫叛国投敌的消息告诉了严怪愚。范长江最后神色凝重地对严怪愚说:“你主办的《力报》远在邵阳,所谓‘天高皇帝远’,是不是可以冒险抢先发布此事?”说着便将材料递交给了严怪愚,眼里充满着殷切期望。严怪愚迫切地看完材料,“啪”的一声将材料拍在桌上,情绪异常激愤地说:“汪精卫一贯两面三刀,欺世盗名,必须赶紧揭露他卖国求荣的汉奸真面目!”
为了得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支持,严怪愚与范长江商量后,决定打电话向通讯处领导请示。第二天,严怪愚穿上风衣,戴上礼帽,另系一条围巾,包住了大半张脸,去往三里路以外的电话局给八路军驻湘通讯处领导打电话。在经过一个巷子时,他隐隐感觉有人跟踪。严怪愚用眼睛的余光向侧后偷瞄了一下,只见两名便衣一前一后,不紧不慢地跟着他。
“不好,被白狗子盯上了!”严怪愚心跳有些加快,但他很快镇定下来,暗自思忖,“得想法子甩掉白狗子才行!”他假装弯系鞋带,同时扭转身子往后看。两个便衣慌忙停住脚步,装作在小摊边买东西。严怪愚趁他们不备,忙起身窜向旁边的一条巷子,几经辗转,确认身后再没有便衣后,才气喘吁吁地来到电话局。他用暗语向邵阳八路军驻湘通讯处领导徐特立做了请示,得到徐特立的授意。严怪愚摁住由于激动呯呯乱跳的心,回家后立马赶写汪精卫叛国的报道,随后用加急电报发回邵阳,第二天便在《力报》头版刊登出来。文中指出“汪兆铭先生倡导的和平运动,是公开投敌的可耻勾当……日寇在华进行政治诱降,看来已初见成效,国人切不可等闲视之!”随后,全国的民间报纸纷纷转载报道,消息传遍了全国。一时舆论哗然,群情激愤,纷纷要求严惩卖国贼汪精卫。
这一石破天惊的报道,让蒋介石重庆当局非常尴尬,大骂严怪愚造谣惑众,授意湖南方面将他枪毙。一次,他外出办事时被国民党特务跟踪并受到黑枪袭击,子弹擦过头皮打中礼帽。事后想起来他不禁冷汗直冒:要是子弹再往下面一些,我这条“鲶怪鱼”就报销了!后来汪精卫抖出德国大使陶德曼的诱和之事后,蒋介石便下令各大报纸刊登汪精卫之事,并宣布将其赶出国民党。严怪愚率先揭露汪精卫投降派的无耻嘴脸,在全国赢得一片叫好之声。
在邵阳,像严怪寓这种早将生死早置之度外的志士仁人还有很多,很多。历史不会忘记回栏街的烽火,这座一度担当起湖南抗战使命的寻常小院;不会忘记那些赤胆忠心、敢于为民粉身碎骨的革命家,曾经在这里指点江山、运筹帷幄;不会忘记这里经过抗战洗礼的百姓,赴汤蹈火支援抗战的家国情怀!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周志斌 张雪珊
编辑:戴瑾昕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