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合作地下商业街店内的太子参产品。
红网时刻10月15日讯(通讯员 何雯)10月13日上午9点,新邵县新合作地下商业街各个出入口准时开门。在此商业街开店的历孝聪早已在一出入口等候,见门一开,他飞快走进店内忙活起来。
心酸往事
厉孝聪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湘西南著名的道教发源地——新邵县巨口铺镇文仙观村人。身为农n代之后的他虽是家里满崽,上有四个哥哥姐姐,但僧多粥少的家庭并未给予他“万千宠爱”。母亲在他15岁时就过世了,痛失母爱的厉孝聪初中一毕业就出去打工独自讨生活。弱冠(二十岁)之年结婚生子。随着两个儿女的相继降临,让本就经济拮据的小家庭更显艰难。理想没有照进现实,他的婚姻败给了贫困。
离异后的厉孝聪发誓要给俩儿女一个美好的未来。他闯广东、下深圳,许多发达城市他都曾意义风发地去淘过金。可一年到头,除去开支基本所剩无几。他也尝试做过多种生意,均以失败收场。面对空徒四壁的家,努力过、奋斗过的厉孝聪一度绝望到怀疑人生。
2016年,厉孝聪被新邵县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美蛙”“呱” 掉贫困帽
2017年3月,厉孝聪的帮扶干部——新邵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曾志红帮他争取到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信贷款,鼓励他拿着这笔钱好好创业,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流转水田、承包池塘、购买蝌蚪、架棚开槽……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扶持,重拾信心的厉孝聪拿着5万元贷款,立马流转10亩水田养起了美蛙。
合作社成员在给太子参除草。
美蛙原产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我国,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备受食客欢迎,现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不失农民本色的厉孝聪吃苦耐劳,全部心思铺在了“美蛙”身上。他一天到晚守在养蛙基地,整理蛙场、清除枯死浮游植物及杂物、定期消毒、按时投喂饵料、给基地换水、除害,培育幼蛙,广觅成蛙销路,没有片刻休闲。刚开始因技术跟不上,消毒不彻底,出现了蝌蚪死亡、生病现象,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没有气馁的厉孝聪通过请教师傅、自己看书钻研和思考摸索,终于掌握了养殖技术,美蛙基本没有病死现象了。
17年7月份的一天深夜,安静的天空突然风狂雨骤,已经卧床休息的厉孝聪赶紧起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养蛙基地。遮阴罩被狂风吹翻,四周围网大水冲倒,蛙田水满为患……厉孝聪整晚守在一片狼藉的基地上,把围网从头扶起扎牢,一刻不停地四处察看有无缺口溃堤。第二天又赶在太阳出来之前把遮阴罩重新架好,防止美蛙被晒死。“把遮阴罩架完后,我整个人就瘫在田坎上起不来了。”说起那个“恐怖”之夜,厉孝聪至今心有余悸。
当年,厉孝聪养美蛙收入近5万元,成功脱贫摘帽。
与邵阳市委副书记曹普华(左)在第二届邵阳扶贫年货节启动仪式上合影。
“太子参”让生活更美好
2018年底,第二届邵阳扶贫年货节启动仪式暨产品产销对接会召开。厉孝聪带着他的创业新品——“太子参”参展获得好评,邵阳市委副书记曹普华勉励他:好好干,把产品做好,把合作社做大。
见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2017年下半年,头脑活络的厉孝聪除养美蛙外,又成立了聪雄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200亩土地组织农户种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太子参,他任法人代表。
在流转的200亩土地中,有许多是贫瘠板结的荒地山坡,厉孝聪和合伙人一起日夜开荒除草,清捡石块。从开荒到下种,昏天黑地忙了一个多月,手掌磨出血泡,脚底走出厚茧。
合作社成员在山坡上挖土开荒。
合作社有贫困户11户50人,他们不参与分红,但每人除了给太子参拔除杂草可获得1000余元的工资外,合作社还免费教技术,送种子,帮助销售产品等。
2018年,太子参为合作社带来十多万元的收益。11户贫困户除2个兜底户外,其余全部脱贫。这一年,厉孝聪还加入了新邵县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并积极参与协会各项公益活动。
勤奋好学的厉孝聪经常参加新邵县商务局组织的电商培训活动,娴熟地掌握了互联网销售技术。他在新合作地下商业街开的“太子参”店,通过线上线下交易,每月有好几千的收入。
“进一步学好电商技术,把自己的平台做好,做强,并带动身边人尤其是贫困户共同致富。”说道对未来的规划,朴实的厉孝聪信心满满。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何雯
编辑:罗倩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