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邵县洪庙村: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促脱贫

16f2ae78-7064-4dba-a709-057aa7bef7f0.jpg

村部广场文化宣传栏。

红网时刻8月15日讯(通讯员 石颂军 华南阳)“搭帮村里抓党建促产业发展和赵中红老板回家兴办了这个制鞋厂,使我们贫困户不出家门就能挣钱。我家是村里建档立卡户,家里共4人,我在制鞋厂上班,每月收入3000元,今年家里可以脱贫,即将走上富裕之路。”8月14日,笔者就来到新邵县陈家坊镇洪庙村“中美鞋业有限公司”,正在制鞋厂上班的该村7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赵中登欣喜地告诉笔者。

洪庙村有24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2530人,其中党员6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80人。近年来,洪庙村按照“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狠抓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组织推动、产业支撑的脱贫之路。

记者了解到,该村党支部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加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与扶能相结合,扭转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彻底转变等、靠、要等思想,使洪庙村成功成为科技扶贫示范村和党建标准化示范村,实现了把基层党建活力转化成为引领产业发展、促农增收的动力,成功凝聚起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be079af8-5ed3-46bc-a2a7-c60862a35e5a.JPG

洪庙村500头黑山羊基地。

强组织,促引领。该村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在创新举措抓党建,强化引领促转变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工作融入人居环境提升全过程,有效促进了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开展。

村支书赵楚华介绍,村两委班子通过听取所在“十户一体”户员意见,以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提升班子战斗力、凝聚力、亲和度,班子和谐团结;加强对党员日常监管及党员队伍的教育培训;通过修建标准化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党建办公室和党组织活动室等场所,改善村级组织办公条件;对党员实行积分管理,规范党员行为;开展学雷锋,党员好人好事活动。去年村部文化广场建设,青年党员、志愿者队队长赵贵之第一个带头捐款3000元,两天时间共捐款25.7万元;党员带动志愿者们义务清扫公路、庭院、为五保和病残老人理发,为缺劳户插田,为贫困户捐资治病、建房;每月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相互指出成绩和不足;定期召开“院落会议”,听取群众意见,就地解决问题,促进了工作的开展,群众的满意度大大提高......赵楚华如数家珍。

兴产业,促脱贫。“以党建引领、精准施策,创新‘党建+合作社+党员引领’模式来发展村级产业,发展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青年,来发展和壮大好我们村集体经济,使村民致富增收,是我们村支部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理念。”村支部书记赵楚华坦言道。

该村通过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加盟、党员户示范、星火科技服务、产业基地支撑等有效手段,点燃广大干群发展乡村经济的“燎原之火”,做大做强村级产业和高效生态农业,广泛开展“富民强村我参与,‘两学一做’争模范”主题实践活动,对产业能人、规模大户、家庭农场扶上马、送一程,实施“面对面、心贴心”服务。

赵中红就是在这之中涌现出的一个典型,在村支部的帮助下他创办了中美鞋业制鞋厂,吸引贫困户就业务工,带领贫困户增收致富。据了解,去年,赵中红在村支部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从邵东回到家乡创业,投资500余万元、租赁荒废地6000平方米,兴建了“中美鞋业有限公司”,年产“劳保皮鞋”100万余双,产品远销越南、泰国等东南亚10余个国家,年产值达1500余万元,解决了本村60多个贫困村民就业,使村民们在家门口即可挣钱致富。“我原在邵东开了一家军用胶鞋制鞋厂,产品销往各部队和其它市场,生意很好,我回家乡创业其实就是起一个引领作用,关键还是在村民自己身上,他们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致富,这才是最重要的。”中美鞋业有限公司赵中红如是说。

3e1d6200-de50-4d01-8bc0-052a53c0dc11.JPG

特种养殖专业户刘移民在观察竹鼠生长情况。

在赵中红的带领下,该村青年谭培勇放弃了在贵州做五金生意,毅然回家自投资180余万元建羊栏、购买黑山母羊200头,带领段秀英、赵中文等12户贫困户办起了养羊合作社,现在该合作社黑山羊已发展到500余头,年产值可达100万元,成为新邵县最大的黑山羊基地;接着,原在邵东流转田地种水稻450亩的种粮大户、废旧农机收购的该村村民刘移民也打道回府,投资80余万元办起了养竹鼠和孔雀特种养殖场,现养种鼠400只,种孔雀200只,年内可发展竹鼠1000只以上。这一特种养殖业,年产值可达200万元。该村“中美鞋业公司”、特种养殖场、黑山羊基地3大规模支柱产业的落户,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年人均可增纯收入3000元以上,使洪庙村贫困群众的脱贫步伐越来越快,年内脱贫率可达98%。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实现了党建与产业扶贫双促进、双提升。

抓民生,促民风。“党建引领发展,发展幸福民生”,顺着民心民意办实事,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去年春,该村“洪五种养合作社”种有盆景蔬菜2.6万盆急需销售出去,当时,村支书赵楚华膝关节类风湿突发,他拄着拐棍来到基地帮助负伤养病的董事长赵国新联系业务、推销产品,使滞销的盆景蔬菜及时得到解决。

该村村民赵中亮是新邵县有名的“老上访”,为了让赵中亮做一个守法、合格村民,村支书赵楚华每晚上门做思想工作,与他促膝谈心,拉家常、谈人生;白天,有时把赵中亮请到村部来边喝茶,边进行法制教育和人生观教育,通过赵书记的耐心教育,使赵中亮改变思想。“我原来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思想觉悟不高,对党的政策认识不够,成了我县10年的‘老上访’,给党和政府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深感惭愧。在赵书记的教育下,把我从‘悬崖’救了上来,使我重新做人,应感谢赵书记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现在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村里还上我当上了监委会主任,我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党和政府及赵书记对我的关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赵中亮边说边流下了难过的泪水。

同时,该村还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道德讲堂、善行功德榜、村民代表会议、院落会及村村响等方式,大力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弘扬时代主旋律。一方面,通过制作了100余块宣传牌竖立在村组主要道路旁边,加强公德教育、扫黑除恶、环境卫生整治、森林防火、村规民约、危房改造等政策的宣传。另一方面,通过在全村开展“四项评比”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村里还完善了村规民约,组织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村民家的红白喜事完全实现了沿途不放鞭炮,家禽都实行了圈养;实行垃圾定点投放、分类收集、统一运转,实现了人人都是保洁员,个个都是志愿者,使村环境卫生大大改观;村里每年开展一次好媳妇、好婆婆、致富能手、草根好人、党员“双带”典型评选,为全村党员群众树起一个“见贤思齐”的道德标杆,净化了社会风气,村风、民风大变。如今,该村打牌赌博的不见了,吸毒的没有了,勤劳致富的更多了。

通过大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好事,进一步融合干群关系,惠利于民、取信于民,带给了村民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石颂军 华南阳

编辑:贾星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y.rednet.cn/content/2019/08/15/581466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