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喜仔细观察苗乡梨长势。
陈喜采摘苗乡梨早期品种。
红网时刻7月26日讯(通讯员 饶兴建)7月24日,炎炎烈日。兰蓉乡新寨村支部书记带着记者找到了正在苗乡梨种植基地里锄草的陈喜,他头戴斗笠,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在太阳的照射下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加上汗水的浸泡,浑身油光闪亮。
今年43岁的陈喜是兰蓉乡新寨村村民,是整个兰蓉乡苗乡梨种植大户。17岁起陈喜就独自一人在广东、福建等地打拼。1995年,陈喜在广东深圳一家机械厂工作时,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右手中间三指被机械从根截断,陈喜积攒多年的血汗钱全部付了医药费,生活回到了原点。2001年,陈喜又患了一场大病,他奔波于省内各大医院,病情得以控制,但是这一场大病让他留下了后遗症,手脚时常发抖,喉咙也不能正常发音,给他的工作、生活带了极大的不便,从那以后,他便回到老家开始种植苗乡梨。
2014年,陈喜一家被识别为村里的精准贫困户。为了帮助陈喜脱贫致富,政府为陈喜提供了产业帮扶小额信贷等方面的帮扶。为了过上好日子,陈喜也比往日更加勤奋,有着丰富苗乡梨种植经验的他,对苗乡梨的生长习性非常了解,在2017年,成立了苗乡梨合作社,现种植规模达150亩,年产量达10万斤,产值可达50多万元。
陈喜说到,今年苗乡梨长势喜人,目前早期品种摘果有2万斤,通过电商、零售已获利8万余元,能有今天,要感谢乡村干部,给他的指导和帮助。因为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我脱贫了也希望别人脱贫,不希望我们这个地方永远穷下去。如今,他带动周边贫困户一起种植苗乡梨,帮助他们解决种苗、技术、销售问题,带动他们共同致富。
“俗话说,人穷志不穷,志穷了想扶都扶不起来。陈喜面对命运的一次次打击,他不仅站了起来而且比以前更加努力,他不愧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典范。”兰蓉乡新寨村支部书记提起陈喜不由地点赞。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饶兴建
编辑:罗倩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