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千年古城奋进新时代,文明邵阳抒写新篇章。从“白公筑城”到“双百城市”,城市版图蝶变无限活力;从“甘棠布政”到“一带一部”,发展方位刻画文脉年轮。如今,邵阳已经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这是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是建设“二中心一枢纽”的生动实践。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着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城市;830万邵阳儿女携手共赴文明之约,让文明成为邵阳动人的时代风景、闪亮的城市名片、鲜明的精神底色,让邵阳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城市更加美丽。
12月13日上午,冬日暖阳照耀大地,双清区桥头街道肖家排社区文体休闲广场上,一群居民在练习太极拳。而在另一侧的石桌上,两位老人正在专注地对弈象棋。对于肖家排社区的居民来说,这些已经成为他们休闲生活的一种常态。近年来,许多市民真正享受到文明创建工作给生活环境带来的变化。
生活环境更宜居
2017年初,邵阳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同年6月,我市正式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号角。连续几年的创建工作,给邵阳这座古城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变化。道路通畅、高楼挺立、灯景靓丽、绿地遍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幅古韵流传、纯净秀美的新邵阳画卷正徐徐展开,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生活环境的变化。
冬日华灯初上,大祥立交桥、西湖桥、南互通、资江两岸、宝庆路等主要交通要道和主要建筑全部实现了灯化亮化,新增的数十万个光源点将城区装扮得绚丽多姿、流光溢彩。城区大部分社区修建了健身广场或小游园,所有社区均设立了文化活动中心、家长教育场所、未成年人㓉动场所,每个社区都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站,固定了心理咨询医师。同时,市本级还建立了青少年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全面改变了市区群众的生活环境,为未成人健康成长创造了优良环境。全市集中开展了网线整治,对破损的人行道板及时修复,公共场所增设了无障碍设施,对消防设施进行排查增设。经过多年的市容环境集中整治,主街干道和小街小巷清扫保洁实现市场化和规范化运营,以前“脏、乱、差”变成现在的“净、畅、美”。在市民眼中,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创出了更新鲜的空气、更便捷的公共服务、更宜人的生活环境。
交通出行更畅通
近两年来,我市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施划各类标志标线9.13万余平方米,设置标志牌5300余块,设置路口红绿灯90处,对学校和人流聚集路段的华竹小学、三八亭小学、邵水桥步步高超市等三处路段斑马线设置触摸式人行横道信号灯,还在城区主干道斑马线一侧标明了“礼让行人”温馨提示语143组,确保行人通行安全。同时,我市还开发道路停车资源,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城区补划临时停车泊位1100多个,目前,邵阳城区已拥有临时停车泊位15000余个,缓解了城区停车难问题。
抓好城区交通秩序是保障交通畅通的前提。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市交警部门开展“百日会战”“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治理”“交通安全整治四大攻坚战”等专项行动,专门成立创建文明城市流动执法组,严查机动车乱停放、司乘人员不系安全带、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公交车不进港湾停靠等交通违法行为。与此同时,组织110多名劝导员在市区20多个主要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工作,市民文明交通意识有了较大提升。
政务环境更优化
“多年前在政务窗口办事或许会遇到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现在窗口工作人员都笑脸相迎、热情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许多政务窗口还简化了办事流程,群众办证办事快捷多了。”12月12日,市民赵女士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证时感慨地说道。
近年来,市政务服务中心多方提供便民服务,补齐服务短板,服务窗口紧贴为民主题、拓宽服务路径、延伸服务链条,推出主动服务、延时服务、电话预约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新举措。如市工商局窗口在全省首创手机互联网办理企业名称核准服务,市国税、地税窗口的“免填单”服务,市公路局窗口的电话预约服务,市食药监局窗口的上门服务,均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市政务服务中心还通过窗口建立电子评价系统、电话回访测评、第三方立体式监督体系,办证、办事的群众对窗口服务质量作出电子评价,推动了政务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治安环境更稳定
如今走在邵阳城区一些人流量集中的重要路口,市民都能看到路边停着一台黑色的移动警务车,旁边站着几名配戴装备的执勤民警,这让不少出行市民油然而生一种安全感。
去年9月30日,市公安局在市城区实行街面勤务运行机制改革。我市在城区建成10个移动警务平台,每个平台配备移动警务车1辆、警车2辆、摩托车4台、警力30名,全天候实行“有警出警、无警巡逻”的巡防机制,并与武警武装联勤、保安夜间自行车巡逻队互联互通,整个市区形成以移动警务平台为中心的防控网,牢牢掌握了城区治安防控的主动权。这种“屯警街面、动中备勤”的处警模式,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犯罪,对稳定社会治安发挥了显著作用。为将市区警务模式向全市推广,同年12月28日,市公安局在9个县(市)共建成23个移动警务平台,实现县(市)城区移动警务平台全覆盖。移动警务平台及时接警处警,服务群众,成为群众身边的保护神,因此,他们被群众赋予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邵阳快警”。
市民素质大提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的提升尤为关键。
今年初,市文明委开展全市第五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见义勇为”“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诚实守信”5个类别的10名道德模范。同时,市文明委还积极组织“邵阳好人”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中国好人蒋科、申旺,推荐肖剑锋、蒋能杰、郭海同等20余人入选湖南好人榜。通过一系列的评选和道德模范巡讲活动,逐步形成道德典型不断涌现、榜样效应全面凸显、崇德向善深入人心的局面。
为全面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我市推动90%以上的社区建设了市民学校和法制学校,所有市级以上文明单位都设立了道德讲堂,市民学校全年授课近3000余堂次,参与群众10余万人次,市民文明素质得到普遍提升。行人乱闯红灯、翻越交通护栏,公共场所随意吸烟、街上乱扔垃圾等陋习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
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在斑马线上搀扶老人、在车站帮助残障人士、在山区关爱困境学子……如今,这样的文明新风在邵阳随处可见。(伍洁)
来源:红网邵阳站
编辑:李金娟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